《文渊阁四库全书·云林石谱》提要笺注

一、《文渊阁四库全书·云林石谱》提要笺注

《云林石谱》收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十五,文渊阁本书前《提要》如下:

臣等谨案[1]:云林石谱三卷[2],宋杜绾撰。绾字季扬,号云林居士,山阴人,宰相衍之孙也。是书汇载石品凡一百一十有六,各具出产之地、采取之法,详其形状、色泽而第其高下。然如端溪之类,兼及砚材;浮光之类,兼及器用之材质,[3]不但谱假山清玩也。前有绍兴癸丑阙里孔传序,传即续白居易《六帖》者。序中称绾为杜甫之裔,因引甫诗“水落鱼龙夜”句,谓长沙湘乡之山,鱼龙化而为石,甫因形容于诗。绾作是谱,为能绍其家风。考甫此句见于《秦州杂诗》,乃由陕赴蜀之时,何由得至楚地?且甫之诗意本非咏石,[4]殊附会无理。末附《宣和石谱》,皆记艮岳诸石,有名无说,不知谁作。又附《渔阳公石谱》,皆载嗜石故事,[5]亦不知渔阳公为谁。其中列周公谨、元遗山诸名,[6]则必非绾书,盖[7]明周履靖刻是书时所窜入也。今惟录绾书以资考证,而所附二谱,悉削而不载。[8]又毛晋尝刻是书,并为一卷,又佚去孔传之序,而文句则无大异同,今亦不别著录焉。[9]乾隆四十六年三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总校官臣陆费墀。[10]

杜绾存世墨迹,见于上海博物馆藏《睢阳五老图》[11]第三跋[12],时在绍兴丙辰(1136),晚于孔传为《云林石谱》作序之绍兴癸丑(1133)。书法雍容娴雅,落笔厚重,取势开张,横画多弓势,贯气流畅,偶有坡翁笔意[13]。此跋称杜衍为“伯祖”[14],署“第三孙”,跋后钤白文“杜绾章”方印,其下有朱文“睢阳世家”之“睢阳”二字残印。“字季扬”,上海图书馆藏《兰亭》张澂摹勒本[15](为迄今所见最早“岭字从山”刻本)见杜氏七藏印[16],其一为篆书“季杨”白文长方印。又,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百六录“杜季杨题名”,此题名今仍在湖南江华县阳华岩。左首竖行正书:“通判、学士留题阳华岩。”正文左读隶书三行:“会稽杜季杨绍兴己/未(1139)九月庚子行县暇/日率令丞、巡尉来游。”右正书小字:“右文林郎道州江华县令李直清命工刻。”[17]题名展现了杜绾隶书面目与道州通判仕履,殊为可贵。“扬”“杨”互通,或言互为异写,例证极多;“绾”义为结,“扬”义为展,以“扬”应“绾”,允称合理。从寓目《云林石谱》各本看,杜绾的字,主要有“季扬”“季杨”“季阳”之别。“扬”“杨”,可归为一类。目前最通行的“季扬”,不出四库本的影响;“季阳”则见于临海博物馆藏汲古阁旧藏六十卷本《说郛》钞本孔传序、早期单刻本程氏丛刻本题名与知不足斋本孔传序。《兰亭》张澂本藏印篆书用字与阳华岩题名隶书用字,两处皆取“杨”,或为崇古异写之例——《广雅》:杨,扬也;又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杨,古假“杨”为“扬”。四库馆臣所言“字季扬”固然不错,考虑到存世宋代印蜕与隶书书迹石本材料有限,或可添上“别作季杨”[18]。“号云林居士”“云林居士印章”白文长方印,亦见于张澂摹勒本[19]

四库馆臣所撰《云林石谱提要》,云“是书汇载石品凡一百一十有六,各具出产之地、采取之法,详其形状色泽,而第其高下。然如端溪之类,兼及砚材;浮光之类,兼及器用之材,不但谱假山清玩也”,略言《云林石谱》之基本内容。就“石品凡一百一十有六”,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言瞿镛《目录》有旧钞本,云:“杨升庵《卮言》跋此书,谓石品凡一百十有七,此本只有九十三品,岂一品中有连缀数品,升庵并数而得之耶?”[20]检《铁琴铜剑楼藏书题跋集录》[21],此为毛琛校跋梦觉子过录杨仪旧藏杨慎跋本,今藏中国国家图书馆,惜尚未寓目。

此外,在《云林石谱》[22]本身经眼录式的描述中,亦颇涉人事,譬如于“襄阳石”“苏氏排衙石”“清溪石”“刑石”诸条列举苏仲恭藏石、藏砚。苏舜钦娶杜衍长女,杜绾身为杜衍孙辈,遂与铜山苏氏为姻亲。苏仲恭为苏舜元之孙,是杜绾晚辈,上述诸条所列,允称“如数家珍”。此外,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叶梦得等也分别在《云林石谱》中露面。欧阳永叔,见于“虢石”条。坡翁作为杜绾父辈[23]友人,出现于“巩石”条。坡翁心爱的“仇池”,见于“英石”条。“壶中九华”及“小玲珑”见于“江州石”条。“怪石供”见于“黄州石”条。“凤咮砚”见于“南剑石”条。“登州石”“雪浪石”则俱成专条。黄山谷所录象江太守“万金载归白英石”见于“英石”条。叶少蕴的石林则于“弁山石”条留影。在这个意义上,《云林石谱》记录了大量杜绾父执与祖执辈的爱石佳话,也可视作一种相当可信的宋代文人赏石近身记录。爱石,于宋人是时风,于杜绾,则可称家事。就现代意义而言,作为一部科学著作[24],《云林石谱》“示森罗万象于外”;作为一部人文著作,它“体重重无尽于身”[25],涵纳累世家学、生命行迹与交游阅历。

《睢阳五老图》杜绾题跋 上海博物馆藏

睢阳五老图·杜衍像 美国耶鲁大学美术馆藏

左、中:《兰亭》张澂摹勒本所见“云林居士印章”白文长方印、“季杨”白文长方印(承蒙上海图书馆惠允使用)右:湖南江华县华阳岩杜绾题名

“序中称绾为杜甫之裔”,具体而言,《云林石谱》两个早期传本——上海图书馆藏丛书堂明钞《说郛》本与四库馆臣所用周履靖本序称:“草堂先生之裔。”今人有关中古杜氏家族变迁的研究[26]表明,杜绾的先人为京兆杜氏[27],而杜甫为襄阳杜氏,虽溯至杜佑亦同出京兆,所谓“草堂先生之裔”的说法,当非实指[28]。寓目其余诸本多作“抑堂先生之裔”,孔凡礼以嘉祐二年(1057)杜衍卒前唯二子訢在,断“抑堂先生”为杜衍次子杜訢[29],但此与墨迹“伯祖”之称抵牾,是否事涉出继,俟考。

四库馆臣对是书“鱼龙石”条及序中的褒扬俱有微词,以为曲解杜诗,“附会无理”——杨文衡指出,《云林石谱》中关于鱼龙石“因山颓塞岁久,土凝为石而致然欤”的猜想“是很有价值的科学假说”,已为现代地质科学所证实;而在西方,直至1669年史泰奴(Steno)发表关于化石起源的正确理论,杜绾方有异域知音[30]

周履靖刻本,即夷门广牍本[31]。文渊阁提要以“盖”肯定其刻书时窜入《宣和石谱》与《渔阳公石谱》,而十八月之后的文溯阁提要改“盖”为“疑”,其后二十三月的文津阁提要仍作“疑”。昌彼得于《说郛考》指出,周氏将《宣和石谱》与《渔阳公石谱》附刻于《云林石谱》之后,乃据《说郛》,非周氏窜入[32]。毛氏所刻,《山居小玩》《群芳清玩》两丛书均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