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吴山涛《赠孙韫生先生六章》札记

读吴山涛《赠孙韫生先生六章》札记

□ 刘鹏

2001年,汪世清先生发表了《吴山涛〈西塞诸诗〉册》[1]一文,对《西塞诸诗》进行考证,并整理出吴山涛入清可确知的行踪,有北京、德清、苏州、扬州、成县、杭州等。但汪先生未见吴山涛《赠孙韫生先生六章》手卷。手卷里提到的吴山涛在南京的行踪,更是为“系年简述”所阙。这卷手卷既是吴山涛生平研究的重要发现,更是记载休宁孙丕璨家世、事迹及交游的翔实资料。

《赠孙韫生先生六章》为纸本,高27厘米,宽229.5厘米。共六首五律,每首诗后都有吴山涛自注。吴山涛(1609—1690),字岱观,晚号塞翁,徽州歙县人。晚年隐于西湖,以书画自娱。善山水,为“天都十子”之一。孙韫生即孙丕璨,字韫生[2],安徽休宁草市人。孙丕璨与髡残、程正揆交善。康熙七年(1668),程正揆为其作《山水册》(广州美术馆藏),册后有髡残、张恂跋,程正揆题“孙韫生不自居鉴赏家,每阅古迹辄具眼,盖深于古而不泥于古”[3];康熙九年(1670),髡残为其作《绿树听鹂图》(上海博物馆藏),称“韫居士不但鉴赏具眼”[4];知孙丕璨亦精于书画鉴赏。

诗卷有五律六首,分别讲述了两人的定交、来往与孙家事迹。第一处自注,吴山涛自述“君为予家世戚”,但“乙卯始得定交白门”。两家世好,两人的定交却是在康熙十四年(1675)的南京,吴山涛时年67岁。注中还提到孙丕璨富收藏,所交多方外隐君子。

第二处自注中提到“元虞文靖公颜其始祖之堂曰‘孝友’”,元代虞集曾为孙家始祖之堂题写“孝友”二字,入明之后,题咏者不断,孙丕璨俱勒之于石。自注对于孙丕璨在南京的住宅位置所述甚详,“金陵聚宝门内镇淮桥,古名朱雀航,君买宅其上”,孙家就在南京聚宝门(今中华门)内镇淮桥一带。镇淮桥古名朱雀航,即著名的“朱雀桥”。

第三处自注讲到孙家荆园在当地的名望,“草市荆园,名重东南”。当时的荆园,极为知名,汪道昆曾撰有《荆园记》[5]。继而又谈到了孙丕璨的父亲孙光宗:“君考又构奕园,名公巨卿题咏之多,已刊成史。”这里说的“已刊成史”,即指孙光宗所辑《奕园杂咏·奕园史》[6]一书。关于孙光宗另构奕园,钱谦益在《海阳孙徵士照邻墓表》中也有提及:“先世荆园归世父,而自辟地为奕园。”[7]吴山涛还提道:“荆为友子卖去,君独赎还,里党传为克复美谈。”可见之后荆园被转卖,赖有孙丕璨重新购回,在当地传为美谈。

第四处自注谈到了孙家隐德及孙丕璨的师承。孙家历有贞女,竟成《列女传》。孙丕璨的祖父孙承训卒后被“里人私谥贞惠先生”,由董其昌书《谥议》。然后又由孙光宗的不仕讲到了孙丕璨的求学:“山左学宪项公屡书招之,不赴。君少负笈从师绣水项仲展公。”山左学宪项公即项梦原(1570—1630),原名项德棻,字希宪,浙江檇李人,项笃寿次子。万历己未(1619)会试第二、廷试二甲五名,授刑部山西司主事。富藏书,著《读宋史偶识》,并校正《古今印则》。崇祯刻本《嘉兴县志》有《项宪副公行略》。项梦原家多蓄宋元名迹,李日华为其撰《项宪副希宪六十寿序》[8]

吴山涛 赠孙韫生先生六章手卷(之一) 纸本 27×229.5cm

关于孙丕璨负笈从师项仲展,其中的缘由,据《海阳孙徵士照邻墓表》载:“(光宗)少师事嘉兴项希宪,希宪视学山东,念其食贫,屡招之,不往。且死,以长笺属其子照邻。希宪命从子仲展为之师。”因孙家与项家有深交,孙光宗在临死前,将孙丕璨托付给项梦原。项梦原命从子仲展为其师,仲展“教之甚勤,左提右挈,不遗馀力”。仲展即项鼎爱,后改名项声国,字仲展,为项梦原从子、尚书朱国祚之婿。项声国之父项德桢曾将其过继给项梦原,但因项德桢长子项鼎铉早卒无后,项梦原又将项声国归于项德桢。崇祯甲戌(1634)廷试,项声国中二甲三十九名[9],例授雅州知州。后补太平府推官、监军,未任殁于京师。孙丕璨曾请南昌黎元宽(字左严)为项声国作传,黎元宽在传中称赞项声国在文章中衰时能“大为振起,海内所目名家。即非一辈,必上首归之”。[10]

第五处自注提到了孙丕璨助友刊刻的一部佛典及为人处世的两件事。少府唐时(字宜之)撰有《如来香》,但一直未付梓。唐时“易箦时授君任之”,孙丕璨受其所托“二十年间募刻资于同人,得二百一十两”,仍不足,乃“捐五百缗”,终于在康熙十五年(1676)刻成《如来香》十四卷[11]。卷前唐时二序,由査士标手书,卷后由孙丕璨作跋。据孙丕璨跋,知唐时墓在南京祖堂山下,因唐时无子侄为嗣,孙丕璨为其“稍稍修葺”,并托好友钱陆灿铭刻之。

甲申年(1644)冬,有人想弹劾黄正宾献媚于宰执,孙丕璨说到:“此吾乡争国本廷杖者,忍害之乎?”故从中周旋。黄正宾知道后,乃“泣下沾襟”。其实,黄正宾在这之前去过孙家奕园,并作有《照邻兄奕园燕集得寒字》七律一首。

崇祯七年(1634),业师项声国“怜君才而贫”,想通过友人黎元宽介绍孙丕璨“游庠”,后虽未果,但孙丕璨还是“感而立传以彰其谊”。黎元宽在《项声国传》也提到了这件事,并致以歉意。自注中还讲到孙丕璨曾替朋友还债,口无怨言。

最后一处自注记述两人在南京的交往。吴山涛说:“予时客寓朝天宫,即冶城山,君数日必一过。”知吴氏客居在南京朝天宫,与孙丕璨居住的朱雀桥相距不远,孙丕璨过几天就要来一次。秋风起,吴山涛准备回浙江,“东吴游兴倦,南浦客思归”,故赠诗六章,以为纪念,并言彼此勿断联系,“此后音书寄,无云鸿雁稀”。

这其中,需要详细说明的是孙丕璨的父亲孙光宗。钱谦益应孙丕璨之请为撰《海阳孙徵士照邻墓表》(以下简称《墓表》),之后査士标又应孙丕璨所请,手书《海阳孙徵士照邻先生墓表》(对钱文略有增补),并录黎元宽、方以智题跋。这篇《墓表》与《奕园杂咏·奕园史》对于探讨休宁草市孙家及其与当时文人名士的交往,有重要的价值。

孙光宗,字照邻,号石邻居士,安徽休宁草市人。好从贤豪长者游,嗜好山水、诗画、游戏、篆刻。家本有荆园,因园归伯父,便自辟奕园,与诗人、戏剧评论家潘之恒唱和其中。又负笈吴越间,与王穉登、葛一龙、范汭、李流芳诸人“班荆投分,名纸刺门,无一俗子”。当时名人题咏奕园者很多,“海内名卿钜公,搦管操觚之士为序、记、颂、赋若干首,为诗、歌、杂咏若干首”[12],俱刻入《奕园杂咏·奕园史》。

奕园内景色众多,有芳露堂、清友亭、西堂、寄谑、珠虞榭、满月轮、振羽、香粟区、梦公步、冰肌坐、玉脂堂、清酣室、琅嬛库、息机、兰生室、登丰场、银汉槎、羽人之馆、见思阁、睡仙亭、罗浮馆、疏影廊、韵廊、泽芝槛、药房、洗妆楼、分霄、旷圃、寒烟、松门、凤嬉坪等。李维桢撰有《奕园记》[13],解释了园中景色命名缘由。王穉登在《玉脂堂赋》中提到谢陛所作《奕园记》“夸艳其胜,几与弇园、淡圃相埒”[14]。《奕园杂咏》中有吴之俊《奕园二十二咏》,黄习远《奉和照邻兄奕园三十一咏》,郝之玺《赋奕园六言诗三十咏》,潘之恒《重游奕园诗》二十八首、《奕园新咏十三体》,陆君弼《奕园十三咏》等,从诸名家杂咏,可以想见奕园景色之胜。

据《奕园杂咏·奕园史》,知曾至奕园并赠诗文者,计有黄虞龙、潘之恒、吴之俊、黄习远、郝之玺、钱希言、范汭、毕懋康、朱鹭、程嘉燧、陆君弼、赵宧光、冒愈昌、吴兆、王人鉴、王醇、米云卿、张嗣功、翁立用、范文熙、洪云、吴梦旸、赵昌期、项德棻(后改名项梦原)、周之德、郑琰、谢室、谢彦章、邬嘉文、孙明见、闻人悳光、何壁、葛一龙、申用楙、谢陛、黄正宾、吴文龙、王寅、王穉登、吴之鲸、李维桢、朱谋玮、蓝文炳等。可见东南才俊,无不与之交游。

钱谦益在《墓表》中提到,孙光宗卒后,孙丕璨本想请程嘉燧写墓石。《奕园杂咏》中即有程嘉燧万历四十二年(1614)所撰《奕园歌为孙照邻作》。但因程氏已故去,所以没有写成。转请于林古度,林古度为孙光宗撰《行状》。然后再求于钱谦益,因孙丕璨的老师项声国是钱谦益的门人,加上陈允衡之请,钱谦益便依据林古度所撰《行状》写下了这篇《墓表》。钱谦益在《墓表》开头也讲到了这段插曲,并回忆了他对程嘉燧的敬重与深情:“余盛壮为文章,以孟阳为镞砺。孟阳之期待余者不轻,而余之自视,不敢以不重。”

钱谦益所撰《海阳孙徵士照邻墓表》收录在《牧斋有学集》卷三十五。今刊本中,有1994年钱仲联标校、整理本。其中“人子之欲不死其亲,可谓至于斯极者矣”,有校记:“邹镃序本、金匮本作‘可谓至’,邃本作‘至谓可’。”[15]究竟哪个本子说的对,由于査士标手书的《海阳孙徵士照邻先生墓表》为孙丕璨所请而写,故原稿应为“至谓可”。

《牧斋有学集》康熙三年(1664)刻本中,《墓表》在说到孙光宗家世时有阙文:“孙君讳光宗,字照邻,唐金吾上将军之裔,而贞惠公□之子也。”今刊本亦如是。而査士标手书本中不阙,称为“贞惠公汝庭先生之季子也”。汝庭先生,即孙承训,字少竹,“天性悫真,树奇节,意不在豪举,而以荆游于兄弟”[16]。卒后谢陛为其撰《诔文》。“唐金吾上将军”即孙万登,山东青州人。唐咸通五年(864),任金吾上将军;后奉诏讨贼,兼镇新安;咸通七年(866)凯还,“帝甚嘉之,赐第黎阳乡之唐田,始居新安,敕赠新安伯,谥忠勇”[17]。唐田孙姓蕃盛,至明末已传二十多世。到孙承训时,因其父“未尽其天年”,故“长君(承训)当室,则以儒服贾,修累世之业”,孙承训在父亲故去后为全家而操劳。孙承训殁后被私谥为“贞惠”,孙光宗所建的贞惠祠即在奕园中,由李维桢撰《孙贞惠祠记》[18]。吴山涛《赠孙韫生先生六章》还提到了董其昌曾为孙承训书《谥议》。

关于孙光宗故去的时间,钱谦益的《墓表》书于顺治十八年(1661),査士标书《墓表》的时间又在其后。程嘉燧卒在崇祯十六年(1643)十二月,所以来不及为孙光宗书《墓表》,钱谦益在《墓表》中也说:“(程嘉燧)去今十九年矣。”则孙氏卒年,也应在崇祯十六年(1643)。

査士标手书《墓表》后,录有黎元宽、方以智跋。黎元宽为项声国之友,在《项声国传》中赞孙光宗为“休宁潜德君子”。方以智的诗跋也是应陈允衡之请所书,诗曰:“唐田草市隐者雄,绍衣蕴义生春风。让园辟园留诗翁,不屑少伯为朱公。此一语,不雷同,诒孙有谷何愁穷,苦心观者称良工。人子欲不死其亲,好友送笺来孤峰。铭者题者半作古,贞珉不坏干戈中。即此供养人间世,不见法华眉毛光向东。”方以智对孙光宗让园、辟园之事亦持肯定态度。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孙丕璨的收藏。吴山涛在手卷第一处自注中说他“富收藏,笔墨卷帙,累阅不尽”,可见他的收藏之富。但具体名目,除程正揆《山水册》、髡残《绿树听鹂图》外,暂无从查考。因孙光宗师从项梦原,孙丕璨师从项声国,项梦原的收藏不乏宋元名迹;项声国收藏不详,但项声国之兄项鼎铉收藏颇丰,与董其昌、李日华都有来往;因此,孙丕璨的收藏或许就受了项家叔侄的影响亦未可知。程正揆在自题中不仅说孙丕璨“鉴赏具眼”,还提到“平日虚衷嗜古,不强索笔墨之获”,确实称得上是一位“高远有致”之人。

《赠孙韫生先生六章》与《海阳孙徵士照邻墓表》都是应孙丕璨之请而写,正是借这两件手卷,对孙光宗与孙丕璨父子的认识才变得如此真切,对吴山涛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认识,更为明末清初的文人交往提供了一份难得的明证。

附录

吴山涛《赠孙韫生先生六章》

其一

世谊陈雷久,交君赠缟新。

人间留硕果,席上数家珍。

书画娱嘉客,琴桥洽隐沦。

不图当此日,犹得见先民。

(君为予家世戚,岁乙卯始得定交白门。君幼郎、长孙皆英物。君富收藏,笔墨卷帙,累阅不尽。所交多方外隐君子。嗣君善鼓琴。)

其二

孝友颜堂构,三朝有品题。

文章隆馆阁,碑板耀山溪。

门外槐阴厚,庭前荆树齐。

源深流自远,今汇雀航西。

(元虞文靖公颜其始祖之堂曰“孝友”。入明,题咏麇载,君俱勒之于石。雍穆敦伦,渊源远矣。金陵聚宝门内镇淮桥,古名朱雀航,君买宅其上。)

其三

代有烟霞性,荆园继奕园。

命名思勿替,析箸事难言。

已散仍归主,宁荒任闭门。

但期存手泽,何必领朝昏。

(君家草市荆园,名重东南。君考又构奕园,名公巨卿题咏之多,已刊成史。荆为友子卖去,君独赎还,里党传为克复美谈。君今未归,末句及之。)

其四

隐德多君子,徽音饶女贞。

布衣能得谥,苦节未蒙旌。

家落羞怀刺,经传喜负籝。

闇修遗训旧,总不慕浮荣。

(君家世多隐德,不求闻达。君家历有阃贞,竟成烈女传。君大父,里人私谥贞惠先生。尚书董文敏公为书《谥议》,谓非谥美,君尊考家当中落,有所善。山左学宪项公屡书招之,不赴。君少负笈,从师绣水项仲展公。)

其五

常解垂腰槖,泱泱义侠风。

如来香不散,国本疏难攻。

立传明恩遇,赔逋脱狡童。

生平诸逸事,细语漫冲冲。

(少府唐宜之公所纂内典名《如来香》,书盈尺不能梓,易箦时,授君任之,君捐五百缗刊行。甲申冬,江左有嗾时显草疏劾黄尚宝正宾,以媚宰执,君见之曰:“此吾乡争国本廷杖者,忍害之乎?”因赂其人得寝,黄后闻之泣下沾襟。君业师项仲展公,怜君才而贫,致书黎左严学宪,介君游庠。会黎罢未考,二公交惜之,君感而立传以彰其谊。有某以事急求援,君移远宦,重寄畀之,后宦来取偿,某竟负心不吐。累君代赔,口无怨言。)

其六

冶城山寓僻,时过叩双扉。

暑雨倾荷盖,秋风吹薜衣。

东吴游兴倦,南浦客思归。

此后音书寄,无云鸿雁稀。

(予时客寓朝天宫,即冶城山,君数日必一过。秋风起,予将还淛水矣。别绪羁怀,临书增黯。)

家西湖同里年家老友寒松吴山涛书。钤印:天亦知臣诗酒疏放、吴山涛印、岱观父

(作者单位:北京匡时书画部)

注释:

[1] 汪世清《吴山涛〈西塞诸诗〉册》,《故宫学术季刊》,第18卷,第3期,第179—192页。

[2] 见唐时《如来香》书末孙丕璨跋,《如来香》(四库未收书辑刊第七辑第13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

[3]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四册,文物出版社,1996年,第67页。

[4]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四册,文物出版社,1995年,第248页。

[5] 汪道昆《荆园记》,《太函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347册,卷七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642页。

[6] 孙光宗《奕园杂咏·奕园史》,明万历刻本。

[7] 钱谦益《海阳孙徵士照邻墓表》,《牧斋有学集》卷三十五,清康熙三年(1664),邹镃刻本。

[8] 李日华《项宪副希宪六十寿序》,《李太仆恬致堂集》卷二十一,明崇祯刻本。

[9] 《嘉禾徵献录》卷五“鼎铉声国”条记载“辛未成进士,甲戌廷对”有误;据黎元宽《项声国传》与《明清进士题名录索引》,项声国应为甲戌(1634)进士。

[10] 黎元宽《项声国传》,《进贤堂稿》卷十七,清康熙刻本。

[11] 唐时《如来香》,四库未收书辑刊,第七辑第13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

[12] 潘之恒《奕园史序》,《奕园杂咏·奕园史》,明万历刻本。

[13] 李维桢《奕园记》,《大泌山房集》卷五十七,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刻本。

[14] 王穉登《玉脂堂赋》,《奕园杂咏·奕园史》,明万历刻本。

[15] 钱谦益《海阳孙徵士照邻墓表》,《牧斋有学集》卷三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246页。

[16] 吴之鲸《奕园史序》,《奕园杂咏·奕园史》,明万历刻本。

[17] 《新安始祖孙万登小传》,《孙氏宗谱世系研究》(二)孙氏支系,苏州市孙武子研究会,1996年,第229页。

[18] 李维桢《孙贞惠祠记》,《大泌山房集》卷五十六,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