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结语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真迹题跋录》的作者为活动于乾隆至道光年间的吴县邵畅,此稿本经吴芝、张廷济、顾文彬递藏,但从未刊刻行世,知者较少。书中著录的《王石谷〈临黄大痴富春山图卷〉》是康熙元年(1662)王翚为杨沇所临,即《过云楼书画记》中提到的“壬寅长夏避暑修吉堂”临本,而不是恽寿平与王时敏提到的为唐宇昭所临,两者绝不是一个本子。继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王翚一生所临《富春山居图》除已知的临本之外还有一本,即康熙元年(1662)为杨沇临本。

(作者单位:北京匡时书画部)

注释:

[1] 恽寿平《瓯香馆集》卷十一,《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2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688页。

[2] 王时敏《王奉常书画题跋》卷下《跋石谷为笪在辛侍御临大痴富春山卷》,宣统二年(1910)通州李氏瓯钵罗室刻本。

[3] 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卷六,光绪八年(1882)元和顾氏刻本。按:刻本将“康熙四十一年”误为“康熙四十二年”。

[4] 徐邦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真伪本考辨》,《故宫博物院院刊》1984年第2期。按:“修吉堂”徐先生误作“修拙堂”。傅申《佛利尔藏王翚富春卷的相关问题》,《清初“四王”画派研究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第644页。许忠陵《王翚与〈富春山居图〉卷》,《故宫博物院院刊》1995年第1期。

[5] 魏锡曾题跋书写在书衣上。

[6] 彭蕴灿辑《历代画史汇传》卷五十五,道光刻本。

[7] 恽寿平等《清晖阁赠贻尺牍》卷下,《风雨楼丛书》,神州国光社,1910年铅印本。

[8] 《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2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712页。

[9] 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等编《传承与守望——翁同龢家藏书画珍品》图14,文物出版社,2009年。

[10] 杨道徐等修《安阳杨氏族谱》卷十八赠言上,同治十二年(1873)敦睦堂木活字本。

[11] 李昌祚《真山人后集》诗卷上,《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665页。

[12] 《安阳杨氏族谱》卷十。

[13] 赵亮熙修;王彦威,王舟瑶纂;王佩瑶校定:《光绪台州府志》卷十一,职官志十,台州旅杭同乡会,民国十五年铅印本。

[14] 同[8],第598页。

[15] 台北故宫博物院编《故宫书画图录》第二十四册,台北故宫博物院,2005年,第52—57页。

[16] 同[8],第698页。另,朱季海著作集中将“允裘”误为“允丧”,见《石涛画谱校注南田画跋》,第203页,中华书局,2013年。张曼华点校纂注本误为“允裳”,见《南田画跋》,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年,第99页。

[17] 庞元济《虚斋名画录》卷十三,宣统元年(1909)乌程庞氏刻本。

[18] 杨兆鲁《自叙年谱》,《遂初堂文集》卷十,康熙十五年(1676)刻本。按:《遂初堂文集》,《清人别集总目》著录为康熙十三年(1674)刻本,误,据《自叙年谱》知刊于康熙十五年(1676)。另,2015年1月15日,笔者曾到近园寻访,园内人员说“安乐窝”被拆,今已不存。

[19] 《遂初堂文集》卷四《近园记》。笪重光手书《近园记》及跋文刻石,今藏近园。

[20] 同[8],第689页。

[21] 《清晖阁赠贻尺牍》卷下。

[22] 台北故宫博物院编《故宫藏画大系》第十一册,台北故宫博物院,1995年,第91、176页,编号438。

[23] 《故宫藏画大系》第十一册,第90页,编号437。

[24] 徐永宣辑《清晖赠言》卷六,《风雨楼丛书》,神州国光社,1911年铅印本。

[25] 《故宫藏画大系》第十六册,《国朝名家书画集玉》上册第十二开、第六开,第139、133页。

[26] 同[8],第614—617页。

[27] 《清晖赠言》卷一。

[28] 刘洋名《笪重光(1623—1692)及京口地区的收藏与书风研究》附录十一《杨兆鲁收藏之书画作品表》收集有杨兆鲁旧藏九件宋元明清书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硕士论文,2004年。

[29] 《故宫藏画大系》第十一册,第86—89页,第182—184页,编号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