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桢题诗分析

杨维桢题诗分析

元人《春山图》画面上方五分之一处有杨维桢题七律一首:“巨然不作惠崇景,秀远最爱春山图。危峰戴出若孤矣,大树林立似千夫。杖藜谁行天姥道,酒船间出贺家湖。道人自指读书处,文璧峰前宅一区。”鉴于杨维桢的题画诗多是针对具体画作而题写,故此诗是理解画意的关键线索。

首联“巨然不作惠崇景,秀远最爱春山图”。巨然是五代至宋初的画家,惠崇为北宋诗人、画家。二人虽然都是彪炳画史的名家,都以描绘江南山水见长,但巨然是全景式构图,而惠崇专画小景。“巨然不作惠崇景”即是指此画用的是巨然构图设景之法,而非惠崇式小景。杨维桢题巨然《寒林晚岫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云:“巨然清岚淡墨,自为一体,其下笔苍古,若不经意,而使文人巧夫再三摸索,终不可到。真与凡远耶!”[2]对巨然画风颇为推崇。“秀远最爱春山图”当指此画描绘的是春天山景,追求秀而远的意境。

颔联“危峰戴出若孤矣,大树林立似千夫”。危峰即高峰。一座高峰孤零零地耸峙于地面,山上山下遍植大树,好似上千人屹立。这是对《春山图》画面内容的阐释,指出这座山峰的外形特征。

颈联“杖藜谁行天姥道,酒船间出贺家湖”。天姥指浙江新昌的天姥山,李白、杜甫都有诗咏,是唐代诗人眼中的仙山。贺家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晩年隐居之所,即今绍兴镜湖,后亦泛指高人隐士之家。这两句诗是说作者也像古代诗人那样过着杖藜天姥山、载酒贺家湖的逍遥生活。杨维桢于至正十年(1350)出任杭州四务提举,至正十八年(1358)擢奉训大夫、江西等处儒学提举,因兵乱道梗,未赴任。此诗当作于弃官之后。

尾联“道人自指读书处,文璧峰前宅一区”。“道人”即杨维桢自称。杨维桢三十多岁即信奉道教,自号梅花道人、铁冠道人、铁笛道人、梦外梦道人、抱遗道人、嬉春道人等。在他的诗文中,“道人”就是自己。杨维桢的读书处很多,早年在诸暨铁崖山,后来曾寓居绍兴、杭州、湖州、苏州、松江等地,他的每一处居所都可以称为读书处。在《春山图》题诗中,杨维桢直指其读书处就在文璧峰前。是以我们确信,诗是根据画面而作,而画是有着具体场景的,这绝非是在一幅摹古或者遣兴式的山水画上随意写上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