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元人《春山图》研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元人《春山图》研究

□ 顾工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无款元人《春山图》,纸本水墨,纵73.2厘米,横42.3厘米。画面中间孤峰挺立,山下殿宇连绵。画幅上方有元末著名文人、书法家杨维桢(1296—1370)题诗一首,落款“铁篴”,钤“廉夫”“边梅”二印。此图曾经清初梁清标及乾隆、嘉庆、宣统内府收藏,著录于《石渠宝笈》卷十二、《故宫书画录》卷五、《故宫书画图录》第五册。

由于无款的元人山水画实在太多,很少有人对这幅《春山图》给予关注。唯见美国学者高居翰教授在他的艺术史名著《隔江山色:元代绘画》中有过一段评述:

元人 春山图 纸本 73.2×42.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春山图》的风格看不出有任何仿古的意图,也看不出和古代画作有任何关联(不过,画家是否真看过这类的古代真迹,当然是另外一个问题了)。相反,这幅画很显然是直接来自元代郭熙派画家学艺不精的劣作,例如姚彦卿《雪景山水》这类作品便是;姚作可能比杨维桢早几十年。

……

若把此画当作纸本上水墨晕染的演出,则全画的演出颇为强烈、出色;若是当作描写自然景象,则是不经大脑的随手涂鸦,或许甚至可以指为敷衍了事;若是当作李郭派作品,这幅画根本没有掌握到早期大师之作奔放壮阔的气势;若是当作更动传统体例以符合当下业余画家的需要,则此画并没有解决任何重大的问题,只是逃避问题而已。[1]

高居翰教授认为这是一幅笔法稚拙的文人玩票式作品,猜测它可能出自题诗者杨维桢之手,但并未给出任何证据。本文将从画面内容和题诗入手,综合多种资料,试图对此画的主题和作画时间、地点、作者等给出相对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