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仲墨竹赋》

二、《刘明仲墨竹赋》

《刘明仲墨竹赋》,《宋黄文节公全集》外集卷二十,第14页收录。注云:“元祐三年秘书省作。”《山谷年谱》卷二十四元祐三年戊辰中载有《刘明仲墨竹赋》。是年黄庭坚在秘书省兼史局。

此赋传世拓本有六种:

一是《敬一堂帖》,清蒋陈锡辑,康熙五十四年(1715)勒石。第六册刻有《刘明仲墨竹赋》。张伯英云:“山谷书《刘明仲墨竹赋》《销夏湾前宿雨晴二律》,赋为真迹,二律乃学衡山书者所伪造,于黄无涉。”[11]而钱泳云:“虞山蒋氏《敬一堂帖》,刻此赋颠倒脱落,几至不成文理。”则此帖质量较差。因未见原帖,无法进一步辨其真伪。

二是《古宝贤堂法书》,康熙五十七年(1718)李清钥撰辑。卷一刻有《赠刘子二竹赋》,后有赵孟、德深跋。此帖或称《吾子帖》,实为《刘明仲墨竹赋》中的一部分。落款为“山谷老人书”,并钤有“庭坚之印”“山谷老人”二印。张伯英云:“山谷《赠刘子二竹赋》,颇得黄书形似,自署山谷老人,当是晚年之笔,而不免滑弱。观赵跋之赝,知黄书亦决非真。”[12]

古宝贤堂吾子帖(局部)

三是《宋黄文节公法书》,嘉庆元年(1796)万承风辑。卷三刻有《吾子帖》,实为《刘明仲墨竹赋》的节录。

四是《黄文节公法书石刻》,清黄湄所集。卷六刻有《刘明仲墨竹赋》,嘉庆二十年(1815),命其子树苓、树椿辈,购求墨迹、旧刻凡十余种,由钱泳双钩精勒而成。帖后钱泳跋文云:“虞山蒋氏《敬一堂帖》,刻此赋颠倒脱落,几至不成文理。兹从卢西津观察家墨迹本参看双钩,视蒋氏所刻有过之无不及也。嘉庆丙子(二十一年,1816)十二月廿六日,翁庄钱泳书于昭文官署。”[13]张伯英云:“乃第三卷之《题芝公画梅》《蓄狸说》,四卷之《赠宋完序》,五卷之《黄彝字说》,皆赝书。……帖中凡摹自旧刻均有可观,所增墨迹数种,悉出庸妄人手,尘容俗状随在流露,与涪翁真迹并列殊觉碍目,不能为梅溪恕矣。”[14]此拓本是据卢西津观察家藏墨迹本双钩而成,按张伯英所说:“所增墨迹数种,悉出庸妄人手”,则此拓本应属伪迹。

五是《分宁黄帖》,黄寿英辑,光绪二十二年(1896)勒成。内刻有《刘明仲墨竹赋》,落款为“山谷老人书”,钤有“山谷道人”“庭坚之印”二印。张伯英云:“此外尚有《录渊明诗》《赠丘十四诗》《刘明仲墨竹赋》三种,跋中未言及。其劣视《蓄狸说》尤甚。”[15]

六是拓片,共六石。落款“山谷老人书”,钤有“庭坚之印”“山谷老人”二印。后有赵孟跋。曾翻刻入《中龢堂帖》,增入明宣德三年(1428)杨溥题识,属伪迹。

刘明仲墨竹赋拓片(局部)

除上述六种拓本外,另有墨迹二种:

第一种,《石渠宝笈》卷三有《宋黄庭坚书墨竹赋册》(上等地一)。宋笺本,行楷书,册计十六幅。款识云:“元祐元年秋九月二日山谷道人书。”钤“山谷道人”印。后副页有金璐、皇甫汸、文徵明三人题跋。金璐,清杭州人,字公在,善画花卉。皇甫汸,字子循,明嘉靖进士,尤工书法。据文徵明跋文“今复得观真迹,惜此仅得其半”句,则此册作品为不完整的墨迹本。但此册疑点甚多:其一,黄庭坚撰写《刘明仲墨竹赋》在元祐三年(1088),而此件落款为“元祐元年秋九月二日”,哪有作品书写时间早于原文撰写时间;其二,帖后文徵明跋文未见于《甫田集》,属后人杜撰。故文徵明对此帖的评价不可取。

第二种,是后人临仿的卷子。落款为“崇宁元年二月丁亥黄庭坚书”。钤有“黄氏庭坚”“山谷道人”二印。这件墨迹,从书体、落款年月、所钤印章三者结合看,显然是一件极为低劣的伪迹。

有关《刘明仲墨竹赋》的文献,典籍中记载不多,宋代见于邓椿《画继》,云:“刘明仲善作竹,山谷为作《墨竹赋》”。[16]明代有王世贞《山谷书墨竹赋》,云:“石室先生以书法画竹,山谷道人乃以画竹法作书,其风枝雨叶,则偃蹇欹斜;疏棱劲节,则亭亭直上。此卷为刘克庄书《墨竹赋》,尤是当家,试一展览,淇园秀色在目睫间矣。”[17]但不知为什么,题为《山谷书墨竹赋》,内却说:“此卷为刘克庄书《墨竹赋》。”孙鑛《山谷书墨竹赋》云:“画竹法作书,真善状黄体风度,以写《墨竹赋》,良是一合,安得购与可竹冠于卷首。”[18]安世凤《黄墨竹赋》云:“山谷之字以天趣胜,小字拘束不尽所长。此《墨竹赋》磊落淋漓,与赋中语相发,如月影上窗,流风入袂,一种活泼恬旷之妙,不可名状。岂目对墨竹,神与俱摇,不自觉其情志之出诸胸入于手也。黄笔为时人歆羡,不过长枝大叶不受绳缚而已,其真正好处,正自把搔不着。况于步趋,使党忌之流,得申其口吻,为古今怪诧,何不取此等得意之笔,为一醒照也。”[19]董斯张《书黄鲁直墨竹赋后》云:“语不类赋体,而命清拔,此老人楮墨本色也。”[20]清代梁巘云:“黄山谷字秀拔,撇、捺拖宕本于苏,而不及苏之苍劲雄浑。《墨竹赋》瘦健摆脱。”[21]王相《跋重装山谷墨竹赋帖》云:“其文字少顺而脉理尚有不属此。”[22]

综合上述,除《敬一堂帖》未见原帖,无法辨别真伪外,余下《古宝贤堂法书》《宋黄文节公法书》《分宁黄帖》《中龢堂帖》四种,其落款均为“山谷老人书”。元祐三年(1088)黄庭坚四十四岁,属中年,怎么会自称“山谷老人”?从《山谷集》及传世真迹的落款,称“山谷老人”名称,都在56岁后的晚年时期。又:在宋代书画家的作品中,没有一件同时钤有名字和别号,即“庭坚之印”“山谷老人”,或“庭坚之印”“山谷道人”两枚印章的。这种同时钤有名字和别号印的习惯,于明代才开始。所以,这四种拓本加上《黄文节公法书石刻》,都属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