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言
由于种种原因,苏轼《马券帖》、苏辙和诗及黄庭坚题跋的墨迹早已失传,宋代是否有刻石也无从查考,目前流传嘉兴碑石的最初镌刻时间也有待进一步考证。
《马券帖》是苏轼与李廌友谊的见证,加上苏黄高超的书法艺术,故此帖深受明清文人墨客的喜爱,互相传拓或索题,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尤其对《马券帖》本身作品评价甚高,明盛时泰(1522—?)云:“右大字甚佳。”[65]李君实云:“坡翁作马券与李方叔,则高朗卓荦,宛然龙騋步骤,延颈颙目,以顾草泽之群。”[66]清冯浩(1713—?)云:“妙迹马券腾龙螭。”[67]查礼(1715—1783)云:“二子风流传世永,旧拓至今犹峻整。古香幅幅飞烟纡,墨光岂异天闲驹,我家宝此若球璧,日夕摩挲赏遗迹,千金骏马谁能易。”[68]李天英(1733—1803)云:“妙墨不逐马骨朽,字字超轶如衔乌。”[69]郭麐(1767—1831)云:“迹妙至今争流传。”[70]沈道宽(1772—1853)云:“公书平昔趋肥腯,此帖细筋入秋骨。”[71]
鉴于《马券帖》流传较少,特撰拙文,以飨广大书法爱好者。
(作者为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审)
注释:
[1] 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五十五,中华书局,1986年,第1659—1660页。
[2] 马永卿《嬾真子》卷二,《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第14页。
[3][8][10] 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四十九《与李方叔书》,中华书局,1986年,第1420页。
[4][9] 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五十三《答李方叔十七首》(五),中华书局,1986年,第1578页。
[5] 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五十三《答李方叔十七首》(四),中华书局,1986年,第1577页。
[6] 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五十三《答李方叔十七首》(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第1580页。
[7] 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四十九《答李方叔书》,中华书局,1986年,第1430页。
[11] 《师友谈记》,《说郛》(商务印书馆本)卷九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页。
[12] 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卷三十,中华书局,1982年,第1568页。
[13]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四,《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宋乾道刻本,第32页。
[14] 《柯山集》卷十九,《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11页。
[15] 《浮沚集》卷八,《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5页。
[16] 《礼部集》卷十八,《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8页。
[17] 《济南集》卷三,《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25页。
[18] 《晚香堂苏帖》卷九,中国书店,1990年。
[19] 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五十三《答李方叔十七首》(十六),中华书局,1986年,第1581页。
[20] 魏齐贤、叶棻同编《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八十二,《四库全书》集部总集类,第20页。
[21] 《吴文正集》卷一百,《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9页。
[22] 《斜川集》卷三,乾隆五十三年刻,嘉庆十六年增修本,第9页。
[23] 《溪堂集》卷三,《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7页。
[24] 《苕溪集》卷八,《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6页。
[25] 眉州三苏祠藏明刻原石。
[26] 脱脱等撰《宋史》卷十七,中华书局,1977年,第323页。
[27] 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二十三,中华书局,1986年,第667页。
[28] 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二十四,中华书局,1986年,第689页。
[29][30] 陈继儒《晚香堂苏帖》卷九,明拓本。
[31] 《姑溪居士后集》卷四,《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6页。
[32] 《双溪集》卷二,《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12页。
[33] 《圭峰集》卷二十一,《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25页。
[34] 《张文定公环碧堂集》卷十四,明刻本,第17页。
[35] 吴藕汀《鸳湖烟雨》附录一《赠马券帖石》,中华书局,2010年,第98页。
[36] 伊汤安修,冯应榴、沈启震纂《嘉兴府志》卷六,清嘉庆六年(1801)刻本,第2页。
[37] 伊汤安修,冯应榴、沈启震纂《嘉兴府志》卷七《明古迹》,清嘉庆六年(1801)刻本,第31页。
[38] 《苍润轩碑跋》,《风雨楼秘笈留真》本,第55页。
[39][41][42] 上海博物馆藏本。
[40] 《南野堂笔记》卷八,清嘉庆元年(1796)刻本,第24页。
[43][46] 嘉兴南湖烟雨楼藏原碑石。
[44] 《甘泉乡人馀稿》卷一,清同治十一年(1872)刻,光绪十一年(1885)增修本,第21页。
[45] 《孟亭居士文稿》卷四,清嘉庆七年(1802)刻本,第9页。
[47][48][49] 周道振藏本。
[50][54][63] 《张伯英碑帖论稿3·附录法帖提要》《马券帖》一卷嘉兴学本,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05页。
[51] 《张伯英碑帖论稿3·碑帖考辨评鉴文稿》《马券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72页。
[52] 《金石萃编》卷一三九,中国书店,1985年,第3页。
[53][60] 《清仪阁金石题识》卷四,《嘉兴学流虹亭苏公马券碑》,《观自得斋丛书》本,第49页。
[55] 黄廷桂等监修,张晋生等编纂,《四川通志》卷六,《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第33页。
[56] 迈柱等监修,夏力恕等编纂,《湖广通志》卷五十七,《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第17页。
[57] 《益部谈资》卷上,《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第8页。
[58] 王士慎《蜀道驿程记》下,《渔阳山人著录》本。
[59] 高文、高成刚编《四川历代碑刻》九十四《马券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57页。
[61] 《东方大观2015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中国古代书画图录》。
[62] 郑珍《巢经巢诗集》后集卷二,民国三年(1914)花近楼刻《遵义郑徵君遗著》本,第18页。
[64] “朵云轩2011年秋拍”《马券帖图录》。
[65] 《苍润轩碑跋》,《风雨楼秘笈留真》本,第36页。
[66] 汪珂玉《珊瑚网》法书题跋卷二十四下,成都古籍书店,1985年影印本,第738页。
[67] 冯浩《孟亭居士诗稿》卷三,清嘉庆七年(1802)刻本,第36页。
[68] 查礼《铜鼓书堂遗稿》卷七,清乾隆查淳刻本,第7页。
[69] 李天英《居易堂诗抄》卷四,清嘉庆六年(1801)刻本,第18页。
[70] 郭麐《灵芬馆全集》诗二集卷三,清嘉庆至光绪间刻本,第18页。
[71] 沈道宽《话山草堂诗抄》卷一,《话山草堂遗集》本,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