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酒丑妇歌》
黄庭坚《薄酒丑妇歌》书作,《宋黄文节公全集》外集卷七收录,题为《薄薄酒二章》(并序,元丰元年北京作)。
按:苏轼于熙宁九年(1076)作《薄薄酒二章》(并引),引云:“胶西先生赵明叔,家贫好饮,不择酒而醉。常云‘薄薄酒,胜茶汤;丑丑妇,胜空房’。其言虽俚,而近乎达。故推而广之,以补东州之乐府。既又以为未也,复自和一篇,聊以发览者之一噱云尔。”[1]事后,杜纯、晁端仁、黄庭坚、李之仪、陈慥等相继和诗,聊以广之。其中杜纯(1032—1095,字孝锡)、晁端仁(字尧民)作品不传,而影响最大的是黄庭坚之作。
黄诗序云:“苏密州为赵明叔作《薄薄酒二章》,愤世疾邪,其言甚高。以予观,赵君之言近乎知足不辱,有马少游之余风。故代作二章,以终其意。”[2]苏密州即苏轼,苏轼于熙宁八年(1075)至九年(1076)任密州太守。文中所云“胶西先生赵明叔”即赵杲卿(1022—1092,密州人),苏轼《书刘廷式事》云:“杲卿,字明叔,乡贡进士,亦有行义。”[3]
据《苏轼年谱》卷十五,熙宁九年(1076)六月,“作《薄薄酒二章》,赠赵杲卿(明叔)。”[4]又:史容《山谷外集诗注》《薄薄酒二章》 (并引)云:“东坡熙宁七年冬知密州,除夜作半字韵诗,山谷和章乃元丰初作,此篇当在半字韵诗以后作也。”[5]所以,黄庭坚作《薄薄酒二章》,应为元丰元年(1078)。
《薄酒丑妇歌》传世拓本有两件,一件为大行楷书,一件为楷书。大行楷书的碑文如下:
[薄酒可与忘忧,丑妇可与白头。
徐行不必驷马,称身不必狐裘。
无祸不必要福,甘餐不必食肉。
富贵于我如浮云,小者谴诃大戮辱。
一身畏首复畏尾,门多宾]客饱童仆。
美物必甚恶,厚味生五兵。
匹夫怀璧死,百鬼瞰高明。
丑妇千秋万岁同室,万金良药不如无疾。
薄酒一谈一笑胜茶,万里封侯不如还家。
薄酒终胜饮茶,丑妇不是无家。
醇醪养牛等刀锯,深山大泽生龙蛇。
秦时东陵千户食,何如青门五色瓜。
传呼鼓吹拥部曲,何如春雨一池蛙。
性刚太傅促和药,何如羊裘钓烟沙。
绮席象床琱玉枕,重门夜鼓不停挝。
何如一身无四壁,满船明月卧芦花。
吾闻食人之肉,可随以鞭朴之戮;
乘人之车,可加以钺之诛。
不如薄酒醉眠牛背上,丑妇自能搔背蛘。
此诗作已十余年,环中云平生爱之,欲归江南,要我手写,烛下忍病眼书此。元祐三年四月庚辰,庭坚。
此帖内容刊刻于宋拓《凤墅帖》前帖卷十一,帖文前缺60字,现据集本补上。帖后跋文亦见于宋黄㽦《山谷年谱》卷八元丰元年戊午下《薄薄酒二章》,云:“按《东坡年谱》熙宁九年作,而先生与东坡相识乃在是岁。又:先生有此诗真迹石刻跋云:‘此诗作已十余年,环中云平生爱之,欲归江南,要我手写,烛下忍病眼书此。元祐三年四月庚辰。’却数之,当附于此。”[6]作品撰作与书写时间,中间正好相隔十余年。因此,这件大行楷书作,属真迹无疑。
宋拓凤墅帖薄酒丑妇(局部)
第二件为楷书。见于原石拓片,有两幅:第一幅题“江南黄庭坚作”,曾刻入明弘治九年(1496)《宝贤堂集古法帖》第十一卷。第二幅题“江南黄庭坚述怀”。此件属伪作,理由如下:
首先,其文献最早见于明王应遴《墨华通考》卷九,云:“黄鲁直画像自赞及《薄酒刻》,在襄垣。潞安府。”[7]又:清乾隆刻《重修襄垣县志》卷四碑碣,有“黄鲁直二歌石刻”条,卷八艺文下,录有《薄酒丑妇歌》全文。但考《山谷年谱》,黄庭坚从未到过山西襄垣。有关此刻石流变情况,《襄垣县续志》卷十云:“黄鲁直石刻《薄酒丑妇二歌》,相传旧存凉楼上,即八景中‘凉楼胜观’。年久楼倾,此石亦堕于河。后有人渡河,见河中一处水势潆洄,澈底澄清,甚以为异,披沙求之,乃得见物。不知何时转落邑中姚姓家存,或云即其先人从河中捞出,未识是否?珍藏既久,遂据为己有。至咸丰年间,姚氏式微,意欲转售,书院首士以钱二十千购之,永藏漳川书院,为邑中公物,或有愿拓印者,咸到书院,断毋许外人私自取出,附记于此,以告后来。”[8]漳川书院位于襄垣旧县署的东侧,是清朝咸丰、同治年间襄垣的最高学府。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代变迁,原碑石早佚。两幅拓片,各长58厘米,宽32厘米。每幅8行,一幅123字,一幅142字,字径3厘米。
刻石本薄酒丑妇歌
其次,该件未署年款,而分别题“江南黄庭坚作”和“江南黄庭坚述怀”。对于“江南黄庭坚”称谓,我翻阅《宋黄文节公全集》及传世书作,未找到。只在别集卷十一第5页“论作字”中有一条云:“敷道人作大字笔势已遒劲可爱,但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学古人书随其工处。今人学书肥瘦皆病,又尝遍得其人丑拙处,如今人作颜体,乃其粲然者。江南太史氏黄庭坚书。”[9]此落款仅属类似,因此我对“江南黄庭坚”称谓存疑。
再次,核对两件帖文,所录文字不同处如下:
除“引”字集本也作“拥”字外,其中有的属异体字,有的属古体字,有的属碑别字,但在传世真迹中,黄庭坚同一字从不同时使用两种写法。如“侯”字,均写成“矦”字;“船”字,均写成“”,不写成“舡”字;“皼”字,均写成“鼓”。
最后,有些字的偏旁写法,明显不同。
大行楷书(凤墅帖)
“童”“量”中的“里”字中间竖直伸出,变成、
。
“藥”字草字头,起笔为一横,然后再,
。
“酒”字左边三点水,为或氵,
。
楷书(拓片)
不伸出,。
分叉,。
三点水连成一笔,。
基于上述理由,我认为楷书《薄酒丑妇歌》,是明代的伪作。
又:《豫章先生遗文》卷九《书薄薄酒歌后》云:“元符三年八月甲寅,外弟张介卿青神尉厅之东斋,昼寝起,介卿出此纸,云胶西赵正叔乞书。偶案上有墨沈,遂书满纸。涪翁者,江南之山谷老人也。”[10]可见黄庭坚曾多次书写过此帖。因不见书迹,无法考其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