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迹题跋录》的作者
关于《真迹题跋录》的作者,魏锡曾在光绪五年(1879)三月十一日题跋道:“据印文为吴芝平叔所辑,吴君时代爵里未详。此本乃张叔未翁旧藏,其从孙祥使司马见视者。”但之后又以小字重新作跋:
十六日覆阅王石谷《仿宋元十二幅册》,后有千休居士识语,千休居士即吴君别号也。称子与为邵兰雪先生,此本乃其曾孙灿翁所录。又据王册陈祚明跋有子与自归吴门语,始知此册为苏州邵灿翁所辑,各印及眉间缀语则吴君所加尔,然犹不得邵君之名。又疑所谓灿翁者,灿为其字之上一字,翁则通称,又未知为苏之何县人及生平仕隐之迹。记此俟询之博识者。[5]
魏锡曾最初认为《真迹题跋录》的作者为吴芝,但读到书中《王石谷〈仿宋元十二幅册〉》吴芝批注,始知作者为邵兰雪曾孙邵灿翁,顾文彬在《过云楼书画记》中也误以为《真迹题跋录》的作者是吴芝。吴芝,字平叔,号千休居士,苏州人。他得到此书后题书名为“真迹题跋录”,又在眉间批注,并多次钤盖自己的印章。吴芝跋《王石谷〈仿宋元十二幅册〉》:“子与者,邵兰雪先生也。兰雪与石谷为莫逆交,故得其笔墨最多,曾孙灿翁亦好此,奈贫不能保,遂贷与伯兄……偶阅此本乃即灿翁所录,深叹物无常主,且记其颠末云。辛未四月三日千休居士识。”
“邵兰雪”即邵点,小传见《历代画史汇传》卷五十五:“邵点,字子与,一字初庵,又号兰雪。随父自余姚迁吴,为国子生。少孤,性至孝,尝卖字画养母。山水法云林,工文能诗,书得虞褚法。著《四可斋燕游诗》。”[6]吴芝称邵点与王翚为莫逆交,《清晖阁赠贻尺牍》收录邵点致王翚手札两通[7]。恽寿平亦曾为邵点藏王翚册页题五古《为兰雪题石谷册》一首[8]。
魏锡曾题跋
作者邵灿翁为邵点曾孙,初不知名号,后于原书衣隶书所题“四可斋藏”得到启发,知作者沿用“四可斋”斋号。经查找,发现美国翁万戈先生藏董其昌《真书千字文》卷末有邵畅题跋:“思翁专欲与吴兴争胜,自是结习未除,然赵之弊去,而董之弊方新,两家亦未易分优劣耳。其谓赵画胜于书,诚非欺人,然本家正复尔尔,相视一笑。”所钤白文印为“邵畅之印”,朱文印正是“四可斋珍藏印”[9]。
之后又于《真迹题跋录》中《王石谷〈画赤壁图立轴〉》书口处发现钤有“邵畅之印”(白文)、“四可斋”(朱文)二印。因此,可确定《真迹题跋录》的作者就是吴县邵畅。邵畅的字,魏锡曾推断为“又疑所谓灿翁者,灿为其字之上一字,翁则通称”,具体待考。据吴芝在题跋中提到的“灿翁亦好此,奈贫不能保,遂贷与伯兄”,“售于伯兄元五十两”,知邵畅境遇不佳,以致要出售家藏王翚《仿宋元十二幅册》。
邵畅的活动时间,有三条材料可以旁证,可知他大概生于乾隆年间,卒于道光年间。吴芝题跋《王石谷〈仿宋元十二幅册〉》的时间是“辛未四月三日”,即嘉庆十六年(1811),邵畅卖出此册的时间当在此之前。翁万戈藏董其昌《真书千字文》卷后有道光元年(1821)苏州毛怀题跋,邵畅位置在毛怀之后,题跋时间或与毛怀同时或略晚。
邵畅跋《董其昌真书千字文》
《真迹题跋录》中另有《王孟端〈仿王右丞烟江叠嶂图卷〉》,吴芝在页眉有批:“此卷余几欲售,谛视乃赝本也。后闻邵氏分受五房所得,售于花步刘姓。”这里的“花步刘姓”即苏州留园主人刘恕(1759—1816),字行之,号蓉峰、寒碧主人,家中多蓄法书名画。吴芝的题跋透露出邵畅藏品有归刘恕者,此卷吴芝断为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