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擅一代 名震八极——徐霖书画艺事浅析
□ 俞亚琴
明代正德年间,金陵地区凭借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人文优势,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文人结社雅集的重要活动中心,在此常常聚集着一群文人雅集吟咏,诗文酬唱,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徐霖。
徐霖(1462—1538),字子仁,自号九峰道人,又号髯仙、快园叟。其先祖是苏州人,后来徙居金陵。徐霖自小就聪颖多才,显露出异于常人的天赋,“五岁日记小学千余言,七岁能赋诗,九岁大书辄成体”。[1]如此神童,他的将来必定是学有所成,功成名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徐霖的个性天生豪放不羁,顾璘称其“任放不谐俗,忌刻者尝侧目视之”[2],为此,他刚踏上仕途之路便遭人诬陷而受挫。此后他淡泊功名,醉心书画词曲。他广筑快园数十亩,以快园为平台,广结宾客,集合当时的社会名流,在快园中吟诗作画、饮酒拍曲。他本人及“快园”也因此而声名鹊起,扬名在外。武宗南巡时,因喜好戏曲,伶人臧贤投其所好,将徐霖引荐给他,所以有了“两幸其居”之举,徐霖也因此开始了与武宗的一段传奇经历。民间广为流传武宗在快园的一段趣闻罕事,《金陵琐事》中这样记载:武宗在快园晚静阁中钓得一金鱼,宦官们为讨好武宗,急欲高价争买,武宗因取笑众人而失足落水。园中也因此有“宸幸堂”“浴龙池”这些雅称。[3]此后徐霖的际遇可谓传奇,他随驾入京途中,与武宗亲近到“每夜常宿御榻前,与上同卧起”[4]的地步。武宗对徐霖宠遇有加,多次欲授官于徐霖,徐霖都没有接受,所以当武宗晏驾,世宗即位后扫除武宗身边的近幸,其他人“皆逮治坐罪,而子仁超然无所连染,天下高之”[5]。此后徐霖被释放还家,继续以书画词曲自娱。《金陵琐事》称:“既归,而名益震,词翰益奇。又几二十年,竟以隐终。”[6]徐霖终其一生淡泊功名,将所有的时间都倾注在他所钟情的书法、绘画、诗词、曲艺中,以非凡才艺和传奇经历成为了明代中期金陵和吴门地区享有声誉的书画家、词曲家。关于徐霖在当时的影响力,与他生活在同时代、同地区的顾璘用“艺擅一代,名震八极”[7]来形容。
徐霖 篆书《四言诗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