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移默化的效用论

六、潜移默化的效用论

人文教育特别强调教化的影响,强调教育中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潜移默化不同于法律和行政等硬件性控制手段,而是凭借本身的气息和意义便可起到不求而至、不为而成的教育作用。这种潜移默化、春雨化育、自然似之的“匠心”和“功夫”是人文教育特有的功用,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人文教育是使学生在教育的“自然环境”中,徐徐完成思想的转变和人格的塑造,这是“潜移”和“默化”的要求与主要体现。这里所谓“自然环境”,不仅是地理学之自然概念,又有教育环境、教育情境、教育问题之意。它不限于课堂的知识教学,而更为重视课程之外弥漫于整个校园的,以内隐的、不明确的方式存在着的诸如校园环境、学术氛围、文化传统、师生人际交往等因素。这些富有情境性的活动和交往,就像种种文化的“味道”和文化的“颜料”,溶于水中便可使水有色有味,较之简单说教更容易渗入学生柔软丰富的情感与心灵世界,引起他们的共鸣和感应。学生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在这种富有情境性、教育性、人文特性的氛围和环境中自然达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境界。

人文主义教育家尤其注重这种“自然环境”的创设,他们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营造一种利于学生“不扶自直”的最佳教育条件,即自由的、春雨化雨般的教育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