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维课程设置
(一)专题综合
要想让研究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并熟悉本专业的经典及前沿知识,专题课程的设置必不可少。众所周知,任何一门课程,都是由众多内容构成的,就像一棵大树,每一章都是大树的一个分支,每一个分支都枝繁叶茂。研究生探究性教学无法去分析研究每一片树叶,而是要将课程的主干和枝干清晰呈现,找准教学的主线,精选教学专题,将课程的主要内容讲透彻、讲清晰。
所谓专题综合,就是把本学科最主要的知识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且给予学生自主选择专题、收集整理资料和进行讲授的机会。它是这门学科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高度概括和深化。专题课程的设置可以为教学明确方向,指引研究生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学习专业的经典及前沿知识。
专题综合课程的设置要求教师熟悉课程自身及其与相关学科的逻辑联系和规律,以一种有序的节奏来组织教学内容,开展教学,突出课程内容的探究性。通过条理清晰的专题课程讲授,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课程主线上,学生可以沿着这条主线深入课程内部,挖掘课程的精华。每一个专题的教学与研究,都是一次探究能力训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研究生搜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会得到训练和提升。
(二)问题导向
研究生教育是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最高阶段,因而是认识已知和探索未知的高度统一。[7]研究生探究性教学的本质就是探究性,要真正培养和发挥研究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就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去研究,以问题为导向。研究生的教学不再是简单地把书本中的概念、原理或定律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将知识寓于问题之中。问题是学生学习内容的载体,是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工具,问题解决的过程便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教学中概括出“适度的不确定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信息缺口”,利用这些不确定的因素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探求欲望,从而激发起认识兴趣。[8]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根据研究生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所教研究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发展的特点,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在学科与学科的统合上,在学习与探究的过渡上多加思考。
研究生探究性教学虽然也强调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其作为研究生教学过程,有着强烈的实践性、独立性、自主性、逻辑性。虽然探究性教学是针对单一学科进行的,但是其所包含的知识却超越一门学科的范围,注重从多学科联合的角度设计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对研究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生探究性教学就是要培养并激发研究生对问题的好奇心,打破研究生的思维定式,于无疑处始有疑,于有疑处存于心,长期思索存于心的疑问,也许因个人能力及条件的限制无法获得理想解释,但是对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及探究思维能力的锻炼十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