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

二、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

教育就是教化,氛围对人有着感染力。人们在氛围的影响下会不自觉地做出与氛围相契合的行为,形成与氛围相契合的思想观念,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浓厚的学术氛围,使人们沐浴其中,产生对学术的向往和追求。“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是互为主体的师生之间的身、心、灵交流的活动。办大学要办出一种浓郁的学术氛围,而这种氛围的形成,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教师和他的学生们为着学术而共同努力造就的。”[5]

学术沙龙无疑是一种文化生活方式。大学的文化生活方式,源于大学文化育人的需要,体现出人对文化的追求。它既是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大学充满生机活力的表现。每一所大学,无不在培育一种文化生活。正如金耀基先生所说:“文化生活常决定大学的风格,常影响学生的气质品性……是指一种有文学气质、有文生情调、有生命意义的生活方式。”[6]

浓郁和谐的育人氛围,可以让学生具备充分的心理自由及心理安全感,同时产生出积极的情感,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因为只有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交流才是真实的,才能够真正地表达自己。这样一种积极的情感,又能激起学生对学习、生活生出浓厚的兴趣及探究的欲望,促使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学生们更加容易为学术而互相交流、切磋、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出创新思想,碰撞出奇异的智慧火花,锻炼并培养出一个个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的人。

民主自由的风气就在这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且反过来使学术氛围愈加浓郁,正是在这样的交互影响之中,拥有浓郁学术氛围以及民主自由风气的集体日益繁盛起来,身在其中的人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进步。拥有浓郁学术氛围的集体,在开展沙龙时气氛更热烈,人们在其中能够充分地交流探讨、互相激发,能够真正地互相分享、启迪智慧。大家在浓郁的学术氛围下,共同在沙龙中为着真理而不断进行探求,为着学术而不断努力,使得沙龙的教育意蕴在无形中得以实现。

民主、宽松、和谐的育人氛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它需要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和长期坚持,还需要每个人都有着民主平等的意识以及对民主、宽松、和谐氛围的向往。

民主、宽松、和谐的育人氛围所营造出来的,是一个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氛围的、书香气十足的精神家园。置身其中的每个人,自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即使从“家园”中走出去,走向社会,那种饱经熏陶的气质也无法抹去,这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所具有的气质。

如此,学术沙龙之益,善在其中,道在其中也。

【注释】

[1][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王承绪,徐辉,殷企平,等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4.

[2][美]伯顿·克拉克.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9.

[3][美]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许良英,赵中立,张宜三,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03.

[4]肖海涛.大学的理念[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153.

[5]肖海涛.试论师生学术共同体的构建——以潘懋元先生的家庭学术沙龙为例[J].江苏高教,2007(5):22.

[6]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2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