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沙龙营造探究氛围

三、学术沙龙营造探究氛围

研究生探究性教学的开展,不仅需要学校的文化氛围的陶冶,还需要一个良好的课堂探究氛围,这一大一小的探究氛围的双重配合,更容易激发研究生的灵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营造探究氛围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开设学术沙龙。学术沙龙崇尚参与者之间的平等交往与对话,其自由、平等、开放的特质使得它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师中心”“知识中心”。学术沙龙中自由宽松的环境氛围、跨学科的学术交流、批判意识与问题意识的产生和方法论的发展对于研究生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研究生探究性教学更需要植根于这样的学术环境之中。学术沙龙是研究生在学术思想上进行理性探讨的智慧宫殿与创新之源。

学术沙龙的知识聚集性质与知识网络关系使得学术学习者、沙龙参与者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格局。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和思考问题的方式都具有浓厚的个性色彩,因此,在学术沙龙中,客观上要求所有参与者互相尊重,主讲者和参与者、导师和研究生都是以平等的姿态相处,不存在身份和地位的“霸权”。所有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术专业基础和生活经验,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形成和展示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同时,学术沙龙强调知识的广泛交流,各个不同方向但有“远亲”或“近亲”关系的领域之间进行交流,在不同经验的交叉传递中,在不同领域的横向交流中,常常会使人感到备受启发;学术沙龙注重深入研讨,在近乎苛刻的争论和探讨中,常常会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这样的组织形式对研究生的批判意识和探究精神的生成和方法论知识的丰富很有帮助。批判孕育着创新,而方法论的发展必然会推动科学研究的进程,二者有机结合,使得研究生的能力获得提升。

此外,学术沙龙的主讲人或者组织者带给研究生的不仅是学术知识,还有他们做学术的态度。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都会引起研究生内心的触动,对研究生的学术精神和学术能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研究生培养机构应将学术沙龙纳入研究生课程体系之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开设学术沙龙,定期邀请不同学科的权威专家和教授开展讲座,并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必要时可适当规定研究生参与学术沙龙的次数,并要求研究生在沙龙结束后填写沙龙记录本,将所参与沙龙的主要内容归纳总结,以学术通讯稿等形式梳理沙龙的内容和过程,反思并不断建构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探究精神,以使研究生获得更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