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式沙龙

第三节 师徒式沙龙

在深圳大学高教所,师生间的关系亲密,形成了一种更加生活化、轻松化的“师徒式沙龙”。

师徒式沙龙,顾名思义,就是以导师及其学生为主体所开展的沙龙。这种师徒式沙龙的形式丰富多样,开展起来也没有太多的条件限制、场地限制等,只要学生与导师在一起交流便热闹起来,便可以成为一种具有高教所特色的特殊形式的沙龙。这种沙龙形式似乎更加接近于西方沙龙诞生之初本来的样子。

在深圳大学高教所,师徒式沙龙都是随意而自然形成的。交谈的内容是很随性的,或生活或学术,或兼而有之。比如,下课以后,学生与导师一起在食堂用餐,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饭边交谈,不急不缓,享受着美食的同时又进行着分享,好不惬意。再比如,路过老师的办公室,忍不住进去和老师攀谈一会儿,有时老师身边已经围绕着其他的学生们,那便刚好可以加入他们。师生们都特别享受这样频繁又亲密的交往互动,因此,导师也会经常找机会主动召集学生们到自己的家中或办公室坐一坐,亦师亦友、亦生活亦学术,便海阔天空聊起来了。

例如,在肖海涛老师的办公室里,常会有围绕着许多她的学生们,包括已经毕业的学生,老师的办公室也常为学生们准备些小零食。这样,在读学生和已毕业的学生也联结起来了。在张祥云老师的办公室,则备有茶案和工夫茶具,可以坐下来边品茶、边聊天,他那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偶尔一两个隐喻,每每让学生茅塞顿开。而在李均老师的办公室,聊天中则经常会爆发出开心爽朗的笑声。

每一次师徒式沙龙,都是很温馨的氛围,学生感觉不到来自教师权威的压迫感,老师自然而然地融入学生们中间。讨论多是先围绕学生的论文展开,接着漫谈开来,到吃午饭之时,大家都会一同去楼下食堂吃饭,继续着愉悦的交谈。吃饭之间,一次小小的沙龙又悄然展开了。同学们都非常喜爱这样与老师和同学们亲密相处的时光,对于师徒式沙龙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在这里,老师不仅是教师,也是朋友,像智者,似母亲……这里让师生之间感到家的温暖。学生和老师在一起,不仅能获得学问上的长进,而且可以悟得一些待人接物、为人为学的道理。

师徒式沙龙,是一种极其放松的沙龙,它不拘泥于形式,而是更加轻松自在,就像是一场场聚会,随意畅谈,随意走动和吃喝。导师是整个沙龙的主持人、引导者,在沙龙中起着润滑剂的作用。在深圳大学高教所,这种温馨和谐的师生情,就在这一次次师生之间的聚会中酝酿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情也就越发的醇厚,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就越发的亲密、和谐、融洽;亲密无间的同学情,也在这种聚会中得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