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式课堂

第二节 沙龙式课堂

深圳大学高教所在研究生培养中,探索了一种可以名之为“沙龙式课堂”的教育实践。称其为“沙龙式课堂”,是因为它既有正规课堂教学的特征,又有学术沙龙成分,是将沙龙融渗于课堂教学之中的一种教育形式。也可以说是课堂与沙龙融为一体。

高教所的“沙龙式课堂”,表现为“以课程为名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如果要做类比,也许有些类似于18世纪出现在德国的习明纳教学。

高教所的教师骨干如张祥云教授、李均教授、肖海涛教授等都是我国高等教育学泰斗潘懋元先生的弟子,在教学上传承和发扬了潘懋元先生的“学习—研究—教学实践”三结合教学方式,形成了“沙龙式课堂”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基本思路是:导师在一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的组织和安排,引导研究生在课堂学习中把学习、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富有成效地完成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使学生不仅系统地学习一门课程,而且能深入地钻研一个或几个课题,并在课堂上做教学汇报。[1]

这种“沙龙式课堂”,除了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自主研究外,课堂教学通常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教师主演,学生主体,师生共激”;第二部分,“学生主演,教师导演,师生共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