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道于业”教育理念的解读

一、“寓道于业”教育理念的解读

要理解什么是“寓道于业”,需要理解何谓“道”、何谓“业”、何谓“寓”。

“道”,是中国哲学中重要的概念。道字从辵,从首,首亦声。“首”指“头”。“辵”指“行走”,“辵”与“首”合起来,表示“从头开始行走”,实际上这里面含有一个“起点重要”的问题,用今天的话来说,即逻辑起点的问题。逻辑起点非常重要,正如穿衣服扣的第一个扣子,第一个扣子如果扣错了,后面的扣子不可能扣对。“道”在本书中表示人文教育所要表达的本质内涵,即人文、人文精神。

“业”,即专业,这里的专业,“既有高深专门知识教与学活动的属性,又具有分门别类地进行这种活动的基本单位的属性”[1]

“寓”,即寄寓、寓居。

寓道于业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指将教育的“人文”价值追求投注在研究生专业教学之上,并“寓居”于其中,内化为研究生专业教育的一部分的过程,最终达到以“业”载“道”,“道”“业”合一的目的,进而实现以“仁”成“人”。这是一种寓特色于理念之中,寓育人取向于战略设计中,寓形式与内容于一身、寓师生合力互动成长于一体的理念思路。

这里可借用我国古代极为著名的“太极图”做形象的描绘,它可以综合表现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与人文教育的精神性内涵。寓道于业的研究生人文教育理念包含以下内涵。

首先,它是对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非此即彼“二分”理解的突破。世界教育发展历史已证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是互补的,过分强调或过分贬抑任何一方,都会造成教育的失衡。在教育界,对二者关系的处理,普遍认同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的理路,寓道于业的教育理念便是如此。

其次,它意在纠偏研究生教育的科学化倾向,强调研究生教育的人文化。研究生教育尽管主要以专业课程为知识载体,但专业知识实际内蕴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然而在融合人文内涵与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却容易陷入以科学为准则、核心和取向的融合方式。研究生教育的专业性,客观上容易助长这种倾向,将人文教育变成专业教育的附庸、点缀。

因此,教育理念上的寓道于业,主张在高层次的科学教育阶段以人文为目的、主轴或取向,融合科学知识与人文化诠释。这就需要做到,一是在价值取向上要定向于人;二是在内容上,要把科学首先当作一种普遍的精神文化,而不是一种专门性的实用知识与技术。寓道于业的教育理念“力图使科学人文化,使人文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而以科学的发展作为基础和实现目标的手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