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沙龙课程化的案例分析

第十章 学术沙龙课程化的案例分析

与理工科教育相较而言,学术沙龙更易于被引入文科教育中,甚至可以进行沙龙课程化的探索实践。深圳大学高教所形成了一套研究生“学术沙龙课程化”的教育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下面以深圳大学高教所培养文科研究生为案例,分析学术沙龙课程化。

深圳大学高教所成立于1986年,教师多毕业于国内高等教育重镇厦门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传承着潘懋元先生和朱九思先生的学术精神和精心培育研究生的理念,将学术沙龙贯穿于整个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学术沙龙形式既有独立于课堂之外的沙龙,也有融渗于课堂之中的沙龙式课堂,还包括平日闲暇里师生相聚时刻所自然展开的师徒式沙龙。

在高教所,学生们平时上课都在1700会议室中。这里有一张几乎占据了整个房间的椭圆形会议桌,四周围着许多的椅子。由于这里经常召开学术沙龙,来的人众多,因此在会议室的墙边,也满满地摆着一圈舒服的靠椅。这里完全没有普通教室那种冷清又严肃的感觉,而是洋溢着一种温馨与和谐的氛围,还能够感受到浓浓的学术气息。学生们每天上课都围坐在教室中央这张椭圆形大桌旁,面对着彼此。对于所里的学术沙龙以及沙龙式课堂来说,在这里开展更能够找到沙龙的感觉,这样的方式使得大家的眼神交流更加方便和频繁,互相可以观察到彼此,并且这样面对面的围坐使得气氛也变得更加和谐和轻松自然,促进了交流,尤其是讨论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围坐在一起,好似一场热烈的聚会,而不是学生全部面对着黑板的严肃课堂。在这里,沙龙能够更加自然地展开,使得沙龙的教育意蕴得以充分实现。

在多年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深圳大学高教所的学术沙龙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具有“全员性、全过程性、持续性”的特点,它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高教所创设的“跨学科学术沙龙”“沙龙式课堂”“师徒式沙龙”非常具有特色,使得所里的同学们都能够参加到沙龙中来,从不同的沙龙中获得不同的收获。同时所里的老师们怀抱着高尚的教育情怀,长期不懈地将这种研究生教育方式坚持下来,并不断地进行反思、调整,使得这种文科研究生教育方式成为一种真正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提高文科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下面分析其中的“跨学科学术沙龙”“沙龙式课堂”“师徒式沙龙”等几种学术沙龙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