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学术沙龙举隅

第二节 著名的学术沙龙举隅

学术沙龙以其平等、开放、自由、互动的形式聚集着人们的热情,促进着学术的繁荣。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学术沙龙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

例如,卡尔·马克思在柏林大学求学期间常常参与的柏林青年黑格尔派的博士俱乐部,是当时著名的学术沙龙。一群思维敏捷、知识渊博、喜爱和善于讨论的志趣相投的人们相聚于此,他们就很多重要的问题、观点和著作进行激烈的讨论,很多历史上重大的学术成就都发源于此,马克思也正是在这里奠定了其后来的唯物史观的基础。[3]

再如,被称为“现代社会学之父”的马克斯·韦伯的“韦伯圈”。马克斯·韦伯在海德堡大学任教时,每个星期日开展学术沙龙,被称为“韦伯圈”。“韦伯圈”中不少人是著名学者,或是后来成为著名学者,他们常常激烈地讨论学术问题,进行着思想的碰撞和争鸣,这极大地推动了学术的发展,不仅如此,海德堡大学自由讨论、思想论争的学术氛围也因此更为浓厚。

前文已经说过,在我国学术界中,也有不少著名的学术沙龙。下面仅以爱因斯坦年轻时组织的“奥林匹亚科学院”、林徽因的“太太客厅”、潘懋元先生的周末家庭学术沙龙为例,阐述学术沙龙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