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人性化的管理体制

一、建立人性化的管理体制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在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工作会议上讲到,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应进一步民主化、公开化、人性化,这犹如一声“呐喊”,呼唤着高校领导人对人性化管理制度的思考。然而,从现有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来说,尽管“学术自由”的组织特性体现出研究生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规范性制度的“柔性”管理特质,但在科学技术发展强势的今天,由于专业思维等因素的影响,高校管理者对管理之“术”的重视明显甚于对管理之“道”的重视,使得“见物不见人”的传统科学管理制度成为戴在研究生师生头上的“紧箍咒”,研究生教育“象牙塔”的组织特性和管理体制有沦落为企业工厂的危机。事实上,管理体制所提供的形式化的规范对人的思想、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约束是力不从心的,尤其对于思想观念相对成熟,且从事高度个性化思维活动的研究生来说,管理“包办”思想道德,往往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反感。因此,需加强其人文性,即需要强调研究生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应始终以人为本,把人视为教育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与最终落脚点;需要将教育管理与服务育人联系起来,与研究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联系起来,与研究生的个人价值追求联系起来,使管理体制不只是规范人的行为的一种约束手段,而且是传习大学精神、舒张人之心魄、挺立道德人格的一种方式。

从宏观的角度而言,高校管理体制应从注重外部的规范约束和秩序的强制执行,向寓严于宽和,化严于无形的管理观念转换。无论是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还是日常行政管理,管理者都应从人性的基本要求出发,灵活地处理管理中的问题,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诚相待,体现人文关怀。从微观的角度而言,应扩大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自主权,为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因材施教、特色培养留有空间。目前,《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已使“扩大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自主权”从理论范畴和一些大学的零散探索正式上升为一项政府政策,良好的政策形势和宽松的政策环境已经敞开了大门,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应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趁势而为。“通过灵活的制度安排来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从而在制度上保障人们的思想自由,使之消除思想和精神的顾忌,敢于突破常规甚至禁区,充分释放其学术创新的活力。”[17]应该说,这样一种人性化的制度环境,无疑会鼓励求学其中的研究生崇德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