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同学间的同伴效应

二、促进同学间的同伴效应

人际交往中,尤其在学校教育的过程当中,有两种既普遍又重要的人际互动方式,一种叫做群分效应,一种叫做同伴效应。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和自己品味、偏好、身份、职业等方面相近的人密切交往,即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形成或选择一个群体,这一过程便是指群分效应。而同伴效应是指,在群分效应之下产生的群体内部、群体成员间频繁的互动和互相影响。同一所学校或同一个专业的学生们具有相近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身份认同及专业背景、认知水平等,他们间更容易形成密切的交往,并在交往过程中易于互相理解、互相影响、产生共鸣。因此将这些人聚在一起能更好地发挥同伴效应的作用,密切他们的交往、增进他们的关系,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彼此效仿、影响、促进,并能够更好地进行知识互递、相互合作、交流探讨,互相比拼追赶,共同为着学术的目标而努力和进步,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

学术沙龙可以为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密切交往的条件和环境,他们借助着沙龙平等、自由、开放、分享、互动、宽容、接纳等独特之处所营造出来的氛围,展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学习交流活动。由于同学们之间年龄相仿、水平相近、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大致相当,彼此之间在沙龙中交流切磋起来也比较能够互相理解和体谅。同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伴之间总有着可以当作榜样的人:有的学生知识丰富、视野广阔,可以为他人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也可以激励他人产生额外学习的动机;有的学生品行端正、彬彬有礼、讲话得体,可以为他人树立“为人”的楷模,使得在这方面有疏忽的同学加以完善;有的学生问题意识强,具有明显的探究意识、创新能力,可以带动他人用心观察、虚心请教,力求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的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擅长在沙龙之前或之后就所谈内容提前准备或额外补充,团结团队,使团队获得仅凭一己之力难以取得的效果和收获,这也能够激起其他同学的羡慕与敬佩之情,进而效仿和追赶……总之,同伴之间的互相影响是巨大的,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便在同伴与同伴之间反复的共激和影响当中逐渐壮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