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与反思

第三节 经验与反思

深圳大学高教所的教学重视以人为本。多年来,高教所坚持多元化的探究性教学,对研究生探究性教学做出了很好的诠释。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最高层次的教育,是培养从事高科技前沿探索研究和基础教育研究、具有高尚人格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高教所的老师们始终坚持对研究生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教育,更要注重研究生理论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出教学的探究性、交互性、实践性、启发性和开放性。总结高教所的教学,可以归纳出三个特点:既重视知识的演绎,也重视知识的归纳;师生关系融洽,亦师亦友;讲授与研讨并行,认同性与开拓性并重。

其一,知识的归纳与演绎并重。

在高教所的教学中,知识的归纳和演绎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例如,在“十个问题”的思考、“反刍”和“专题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引导研究生从纷繁复杂的知识海洋中,探寻到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现象、真理和规律,以进一步发现有研究价值的议题。通过做文献综述、自己选择研究专题进行讲解,对各类教育现象进行分析,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出其主要特点和规律,归纳后随之进行演绎,使归纳出的认识成果得到拓展和深化,有利于指导研究生下一步进行的相关研究;演绎后随之进行归纳,用对实际材料的归纳来验证和丰富演绎出的结论。在这样的归纳与演绎的交互循环过程中,研究生们学到的不仅是系统化的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探究精神,学到了做学术应有的态度和方法。

其二,师生关系融洽,亦师亦友。

从专题教学、学术沙龙以及老师们对研究生论文的指导过程,可以看出高教所的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存在着师生和朋友两种关系,他们之间亦师亦友。这样的教学环境使得研究生能够更加放开自己,在课堂上可以放心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甚至争辩,不同于传统的师生关系,老师以知识的占有者和给予者自居,高教所的老师把自己作为与研究生地位同等的课堂教学、探究讨论的参与者,与学生进行交流。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不只是在课堂上,在课下,研究生也可以以朋友的身份与老师讨论学术或者交流情感。这样融洽的师生关系为研究生探究精神的发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空间。

其三,讲授与研讨并行,认同性与开拓性并重。

高教所的教学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老师们很注重让研究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专题教学”和学术沙龙都可以发现,老师们除了讲授知识外,会给学生留有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发表意见、研讨学术,讲授与研讨并行。老师们鼓励研究生畅所欲言,不论其发表的观点是否严谨、是否有价值,通过对其观点的评价,启迪和引导研究生,使得知识转变为研究生个人的财富,这一过程也会让研究生意识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是自身发展进步的需要,进而激发研究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精神,认同性与开拓性并重。

高教所的教学对探究精神做了较好的诠释,对目前研究生探究性教学的开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课堂教学中,部分研究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高,如果学生不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即使再好的教学也无法产生实质性的效果。在日后的教育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注释】

[1][美]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