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学术氛围
教师们在沙龙中展现出的优秀的见识、良好的思维能力、严谨的治学态度等,都会引起学生内心的触动,学生的探究意识被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研究生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追问“为什么”“怎么样”这样的问题,使得探究精神在这一过程中成为一种习惯。沙龙营造的师生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又反过来促进学术的进一步交流和探讨,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
深圳大学高教所的学术沙龙还创造了家一般的温馨氛围,整个高教所好似一个亲密融洽的大家庭,导师之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亲密融洽。教师们不仅只关注学生们的学业,也关心关怀同学们的生活、情感。同学们在这里收获的不仅是学术上的进益,更增进了师生之情、同学之谊。
日本广岛大学黄福涛教授表示:“深圳大学高教所这几位老师非常的辛苦,大家都是在深圳这个地方,市场化影响应该是比较直接、比较明显的。能够坚守在这市场化日益侵蚀影响校园环境之时,勤勤恳恳指导学生、坚守岗位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在这里学到很多,特别是这种严谨求学的、对学问的投入的热情很受感染。这是我发自肺腑之言,今后有机会我要至少一年到这边来一次,和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深圳大学高教所2013届欧阳书亮同学在回忆学术沙龙对自己的影响时说:
每一次学术沙龙都让我愉悦地沉浸其中,学术分享带来的收获是能想所以想,想应当想,表达思想畅游后成形的语言,这是一种幸福。其一,沙龙较好激发了我们的问题意识,不管是抽象问题还是具体问题,大家的思维都有所拓展,并能用生动的、个性化的话语表达出来;其二,沙龙有效地引导我们有逻辑地分析问题、系统地分析问题,要有理论、有思想、有事实、有历史,要从事实到价值,从西方回到东方,从现代回到传统等;其三,沙龙讨论的问题有的具备很高的理论水平,有的又很生活、很实际,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每个人的获得不一样,却都得到很好的成长。
还有学生说:
在读书的时候,每次都会准时参加所里的沙龙,不曾迟到也不曾请假,沙龙对于我、对于我们同学来说,都是一个拓宽学术视野的平台,所里经常请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教授,选取各种各样的主题来开展沙龙,高等教育学本身就是跨学科的高深学问,所以沙龙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而且,问题意识是研究生阶段要养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沙龙结束之后是讨论环节,老师们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主讲人的发言主题,开展更深入的讨论,这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的发言,是刺激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我们问题意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可以促使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启发自己多读书。
还有学生认为:
我觉得每周的学术沙龙不仅是一种知识或方法的传授,更多的其实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点像教化的功能,尤其是后面的专门的交流讨论环节,老师和老师、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一些交流,或者说有时候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观点的碰撞和争论,会更多地刺激到我,有一种头脑风暴的感觉。可能某一点平时上课并不能想到,但是恰好某个老师或学生提出了一种观点,恰好刺激了你。另外,当真正的“大咖”来的时候,他个人的学养、品格、职业道德、修养或多或少对我都有一定的影响。
深圳大学高教所的学术沙龙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有人说,学生爱这里的学术氛围;有人说,这里可以见到很多大师;有人说,这里可以陶冶情操;有人说,这里可以激发他们无限的灵感、思维的活力,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还有人说,这一期的沙龙刚结束,就开始期盼着下次沙龙的到来了;有人说,正是参加了高教所的沙龙,才对高教所产生了热爱,决定报考高教所的研究生,融入这个大家庭。
当然,深圳大学高教所的学术沙龙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如何更大范围内邀请到更多学者参与,如何让学生在沙龙前进行准备和事后进行总结等,还需不断地摸索和总结经验。
以上只是深圳大学的个例,不同机构在采用沙龙化教学方法时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加以改进,但其宗旨都是要在沙龙过程中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激起大家的求知欲、好奇心,使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成为可能。
【注释】
[1]李均.大学的良心[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7:114.
[2]李均.大学的良心[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