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不同的沙龙组织形式
完善沙龙组织形式是实现沙龙教育意蕴和促进沙龙制度化的重要条件。不同的条件下,可采用不同的沙龙组织形式。
(一)沙龙化教学
沙龙化教学包含前文所述的跨学科学术沙龙、沙龙式课堂,以及其他组织形式,它强调学术沙龙与教学过程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为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为沙龙提供制度化保障。
学术沙龙通常都采取一种开放的姿态欢迎有兴趣的人士参加,这使得有着多种身份和背景的人们可以共聚在沙龙中,特别是对研究生们而言,可以扩大眼界,增长见识,领略不同风格的学者的风采,体会不同人的思维方式、研究思路和方法等,与不同学科背景和身份的人交流切磋,学习治学的态度和方法等,从而博采众家之长。再者,通过在沙龙讨论过程中的平等尊重、宽容接纳、群言相激、质疑问难等,无形中有助于提高沙龙参与者平等宽容的意识,以及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问题意识、探究精神等,从而促进学生们多方面的发展。
沙龙化教学的组织形式,使得教学不再照本宣科,而是需要学生们真正地去理解,并且能够在沙龙中将知识融会贯通。通过沙龙的形式,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对话过程中,将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在有限的课堂中不断拓展知识,构筑自己的知识网,最终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些收获是单纯的课堂教学远不能比拟的。
(二)师徒式沙龙
师徒式沙龙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沙龙形式,它不受时空的限制,也不像跨学科学术沙龙或沙龙式课堂那般正规和严谨。只要有教师和学生在一起,或交流散步,或坐而论道,或喝茶聊天,都可以进行师徒式沙龙。平日闲暇里师生的相聚时刻,都可以自然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沙龙。它不拘泥于形式,而是更加轻松自在,就像是一场场聚会,随意畅谈。导师是整个沙龙的主持人、引导者,在沙龙中起着润滑剂的作用。
师徒式沙龙的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不仅涉及学术问题,还包括很多生活的话题。比如,谈谈生活或工作中的大事小事,谈谈时事政治,分享时尚、家居、养生的话题等,同学们既可以从中汲取学术的营养,又可以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以及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学习许多为人及生活的深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