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之奥林匹亚科学院

一、爱因斯坦之奥林匹亚科学院

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他成名之前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是他对科学有着狂热的喜爱。1900年,爱因斯坦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毕业以后,便开始创作博士学位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然而这篇论文在1902以前两次被否定,直至1905年,他提交了第三次申请才予以通过。在这5年多的时间里,前两年他处于失业状态,仅靠代课以及做家庭教师来勉强维持自己的生计,后来在瑞士伯尔尼联邦专利局求得了三级专利员这一职位后,他的生活才开始稳定下来。

日子稍稍安定的1905年,爱因斯坦如清泉喷涌般发表了5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论文,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光电效应问题。更重要的是,他独立而完整地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这一年后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爱因斯坦的成功,与他组织的学术沙龙“奥林匹亚科学院”有着密切的关系。在1902年至1906年这段的时间里,爱因斯坦的身旁活跃着与他一样意气勃发、充满激情、渴望交流并深切地热爱着物理学的年轻人,如索罗文、贝索、沙旺、哈比克特等。他们是一些物理学爱好者,他们聚在一起组成了一个非正式讨论小组,称其为“奥林匹亚科学院”,这实际上是爱因斯坦真正意义上的研究生院。

再往前追溯,爱因斯坦从小就显现出他是一个天赋异禀、特立独行的人,他对数学和物理学有着极大的兴趣,还有着强烈的怀疑批判精神,而且不畏惧权威。他小学时,一位老师就断言他“干什么都可以,不过肯定是一事无成”;高中时,由于与老师关系处理不好而遭到开除;大学时,又因为我行我素的脾性同系主任产生了很深的私人恩怨,以致毕业之时连一个助教的职位都没有得到。这多少压抑了爱因斯坦的科学探索活动,但他对于哲学及理论物理学的痴迷态度,不畏权威的个性,独立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不被外界影响的高度专注集中的精神,批判怀疑精神等,并没有湮灭,反而激发了他进一步的探究,也造就了他成就。

奥林匹亚科学院最开始是由爱因斯坦及其学生组成的。爱因斯坦刚到伯尔尼不久,便在当地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小广告,招揽需要补习的学生,广告内容如下:

愿为大学生与中小学生提供最全面透彻的数学和物理钟点补习。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持有联邦技术大学专业教师证书。正义胡同32号2楼。试讲学时免费。

爱因斯坦的第一个学生是当时正在伯尔尼大学修习物理及哲学的索罗文。索罗文感到大学的课堂内容尤其是物理课内容太浅显,听起来不“解渴”,于是找到了爱因斯坦。在他们正常的收费课程结束后,两人很快便开始一起随心所欲地畅谈、讨论哲学和物理学,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不久,同为伯尔尼大学的学生、修习数学的哈比克特也参加了他们的讨论。很快,收费课对于课后讨论变成了次要的事情,课后讨论却喧宾夺主地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他们给这个非正式讨论小组起了一个宏大的名字——奥林匹亚科学院。

接下来的第二年和第三年,与爱因斯坦同在一个办公楼上班的联邦邮电局雇员沙旺以及爱因斯坦的老校友、老朋友及同事贝索也加入了进来。在爱因斯坦成家稳定下来之前,他们定期在五人其中一人的家里聚会,爱因斯坦结婚后,讨论地点就基本上固定在了爱因斯坦家里。

讨论之前,他们往往先吃一些简单的食品,如茶、水果、香肠、干酪等,接着就根据爱因斯坦给定的严肃的“课程”开始讨论,讨论的内容大部分是同物理学有关的哲学命题。几年下来,他们阅读和讨论过柏拉图、穆勒、皮尔逊、休谟、莱布尼茨、庞加莱等人的经典著作。他们对研究内容的选择有着自己的看法,他们组成的这个团队,就像是一个过滤器,以对真理的追求为标准,对当时流行的各种理论流派、科学范式、观点见解、事实数据等进行过滤和筛选,在研究中以问题为导向,避免学校教育那种特有的对学生进行“知识轰炸”的方式,也避免考试之累、知识体系之累、身份地位之累等。他们沉醉其中,甚至于连续几天或者几周激烈地推敲、探讨,通宵达旦也是常有的事。他们是真正志趣相投的人,真正对科学感兴趣、具有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的人,这样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碰撞,相互激发,不时擦出绽放奇异光彩的思想火花。

奥林匹亚科学院成员的讨论方式,促进了他们科学创造力的勃发。他们的业余时间几乎都被这种讨论占据着,这些讨论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他们的谈话地点也并不局限,有时在家里,有时就在路上,有时也会去咖啡馆这类地方,总之,只要有成员,在哪里谈论都不成问题。他们兴致勃勃地相聚,又热切地期盼着下次的讨论。

作为成员之一的索罗文后来曾回忆说:在这里,典型的讨论方式是“读一页、半页,有时只是一小段,然后讨论,当问题很重要时,讨论持续好多天。我常常在中午出去,在爱因斯坦离开他的办公室后找到他,回到前一天晚上所讨论的问题上来。你说过那些……,但你不相信它们……或者是:我昨晚说过的,我想再补充一点……”[4]。这种一以贯之的探索热情,恰是奥林匹亚科学院给予爱因斯坦的最为珍贵的精神食粮。奥林匹亚科学院是爱因斯坦的精神同盟,为他提供了持久的创造动力。

可以说,奥林匹亚科学院是名副其实的科学院,它提倡批判、思考与创造,并且崇尚一以贯之的对话、交流和共享,这是一个爱真理、爱科学、爱智慧的团体。在奥林匹亚科学院中,这群年轻人坚持不懈地进行自由自在的哲学讨论和物理学的思想碰撞,使爱因斯坦一步步构筑起了他的各种奇妙的想法,使他的理论物理学创造如虎添翼,在五年的时间里成就了伟大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