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前言

一、本书的主要内容

二、本书研究得出的主要观点

三、本书研究的主要特点

第一章 滇西边境山区贫困状况与精准扶贫框架研究

第一节 滇西边境山区区域范围划定

一、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划分的历程

二、滇西边境山区行政区划及概况

第二节 滇西边境山区的贫困状况分析

一、贫困人口“点、线、面”并存分布

二、贫困类型多样化和致贫原因复杂化

三、“空间贫困”和“绿色贫困”突出

四、“文化贫困”与“贫困文化”根深蒂固

五、“贫困、边境、民族”问题相互交错

六、特殊地区贫困和特殊群体贫困凸出

七、地方性疾病、吸毒、艾滋病致贫严重

八、贫困人口抗风险能力弱和贫困脆弱性强

第三节 滇西边境山区精准扶贫战略框架设计

一、精准扶贫政策的内涵界定

二、我国精准扶贫战略的理论框架

三、滇西边境山区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

四、滇西边境山区精准扶贫的思路框架

第二章 滇西边境山区精准扶贫规划蓝图研究

第一节 滇西边境山区精准扶贫规划原则

一、精准扶贫规划与区域发展相结合原则

二、精准扶贫规划与贫困实际相结合原则

三、主流文化与民族文化保护相结合原则

四、整体搬迁与稳疆固边相结合原则

第二节 滇西边境山区精准扶贫空间规划

一、滇西边境山区精准扶贫规划依据

二、滇西边境山区“七中心三带四走廊”

三、滇西边境山区“城市群和城市布局”

第三节 滇西边境山区精准扶贫战略规划

一、建成我国面向东南亚开放前沿阵地

二、建成我国重要“绿色发展”清洁能源基地

三、建成国际知名“民族文化”特色旅游胜地

四、建成我国“民族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五、建成我国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六、建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和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

七、建成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扶贫示范区

第四节 滇西边境山区精准扶贫内容规划

一、综合交通设施精准扶贫规划

二、水利工程建设精准扶贫规划

三、重点能源建设精准扶贫规划

四、特色产业发展精准扶贫规划

五、绿色发展模式精准扶贫规划

六、人力资源开发精准扶贫规划

第三章 滇西边境山区精准扶贫识别名单研究

第一节 滇西边境山区贫困精准识别规则

一、“四看四算”调查核实规则

二、“五评八不评”评议规则

三、“全程、民主、监督”规则

第二节 滇西边境山区贫困对象及类型精准识别

一、精准识别贫困流程

三、精准识别贫困类型

第三节 滇西边境山区贫困规模及原因精准识别

一、云南16州(市)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识别

二、滇西山区10州(市)贫困户及致贫原因识别

第四节 滇西边境山区“县—村—户”贫困建档立卡

一、贫困对象的多维贫困及多维贫困识别体系

二、“县—村—户”贫困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要求

三、县级多维贫困识别数据库建档立卡指标体系

四、村级多维贫困识别数据库建档立卡指标体系

五、农户多维贫困识别数据库建档立卡指标体系

第四章 滇西边境山区精准扶贫帮扶政策研究

第一节 “挂包帮、转走访”和“驻村”工作机制

一、“挂包帮、转走访”和“驻村”工作目标

二、“挂包帮、转走访”帮扶工作机制

三、驻村干部帮扶工作职责

第二节 “九大帮扶工程与九个脱贫一批”精准扶贫措施

一、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筑平台”脱贫一批

二、金融资金精准扶贫工程:“增投入”脱贫一批

三、医疗保险精准救助工程:“增劳力”脱贫一批

四、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工程:“换穷业”脱贫一批

五、易地搬迁精准扶贫工程:“治穷窝”脱贫一批

六、绿色发展精准补偿工程:“破穷局”脱贫一批

七、文化教育精准扶贫工程:“拔穷根”脱贫一批

八、社会结对精准帮扶工程:“带致富”脱贫一批

九、社保政策兜底脱贫工程:“脱穷境”脱贫一批

第三节 滇西边境山区“因村施策”精准帮扶策略

一、“区域发展障碍型贫困村”精准帮扶措施

二、“资源约束型贫困村”的精准帮扶措施

三、“素质约束型贫困村”的精准帮扶措施

四、“少数民族族群型贫困村”的精准帮扶措施

五、“制度供给不足型贫困村”的精准帮扶措施

六、“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不足贫困村”精准帮扶措施

第四节 滇西边境山区“因族施法”精准扶贫办法

一、“因族施法”对象:“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

二、“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概述

三、“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帮扶措施

第五节 滇西边境山区“因户施方”精准扶贫模式

一、“因缺劳动力致贫家庭”的精准帮扶措施

二、“因缺资金技术致贫家庭”的精准帮扶措施

三、“因发展能力不足致贫家庭”精准帮扶措施

四、“因病致贫、返贫家庭”的精准帮扶措施

五、“因学致贫、返贫家庭”的精准帮扶措施

第五章 滇西边境山区精准扶贫管理制度研究

第一节 滇西边境山区精准扶贫主体的监督管理

一、“中央—地方”政府分级管控扶贫工作机制

二、建立跨行政区域扶贫主体协同扶贫工作机制

三、“领导责任、联系指导到位”扶贫工作体制

四、发挥驻村帮扶干部的扶贫“滴灌管道”作用

五、提倡“严、细、准、真”的扶贫工作作风

第二节 滇西边境山区扶贫对象大数据平台信息化管理

一、扶贫对象大数据库管理结构层次的构建

二、精准扶贫对象大数据采集层面管理

三、精准扶贫对象大数据存储层面管理

四、精准扶贫对象大数据分析层面管理

五、精准扶贫对象大数据展示层面管理

六、贫困对象“进入退出”信息化动态管理

第三节 滇西边境山区扶贫资源“整合式”管理

一、扶贫资源“整合式”配置困境

二、扶贫资源管理规划性和权威性

三、扶贫资源管理规范性和稳定性

四、扶贫资源管理可操作性和公平性

第四节 滇西边境山区扶贫资金“链条式”管理

一、扶贫资金使用的规定性

二、扶贫资金使用的诸多乱象

三、扶贫资金使用的规范管理

四、扶贫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五、扶贫资金使用的问责管理

第五节 滇西边境山区扶贫项目“组合拳”管理

一、扶贫项目“组合拳”管理困境

二、扶贫项目“开放式”管理

三、扶贫项目“规范化”管理

第六章 滇西边境山区精准扶贫考核体系研究

第一节 滇西边境山区精准扶贫考核原则和内容

一、滇西边境山区精准扶贫考核原则

二、滇西边境山区精准扶贫考核内容

第二节 滇西边境山区精准扶贫分级考核指标体系

一、州(市)级党委、政府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二、县级党委、政府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三、乡级党委、政府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四、驻村扶贫工作队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第三节 滇西边境山区精准扶贫考核激励奖惩机制

一、精准扶贫工作考核奖励机制

二、精准扶贫工作考核问责机制

第七章 滇西边境山区精准扶贫成效及经验研究

第一节 滇西边境山区精准扶贫的作用

一、精准扶贫促进了滇西边境山区民生发展

二、精准扶贫推动了滇西边境山区兴边富民工程

三、精准扶贫易消除滇西边境山区贫困“硬骨头”

四、精准扶贫是滇西边境山区扶贫工作的风向标

五、精准扶贫为滇西边境山区提供发展机遇

第二节 滇西边境山区精准扶贫的成效

一、滇西边境山区整体经济水平明显提高

二、滇西边境山区发展面貌呈“五新”变化

三、滇西边境山区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四、特困群体和特困区域精准帮扶模式成效显著

五、滇西边境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贫成效初显

六、滇西边境山区贫困地区产业支撑能力加强

七、滇西边境山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第三节 滇西边境山区精准扶贫工作的成功经验

一、扶贫科学规划与组织领导相结合扶贫

二、区域发展与精准帮扶相结合的精准扶贫

三、整体推进与民族区域差异性相结合扶贫

四、开发式、救济式、社会保护相结合扶贫

五、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相结合扶贫

六、贫困文化“破”与“立”相结合扶贫

七、文化“深度、广度、效度”相结合扶贫

八、生态资源开发保护与生态补偿相结合扶贫

九、异地搬迁与固民戍边安全稳定相结合扶贫

第四节 滇西边境山区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一、驻村帮扶干部扶贫“滴灌管道”作用弱化

二、扶贫工作“指标化”和“数据材料扶贫”

三、贫困性质层次性与贫困定位量化性间矛盾

四、产业扶贫瞄不准和扶贫措施执行不到位

五、消除贫困和保护生态双重目标之间矛盾突出

六、扶贫政策福利泛化与价值认同失衡问题严重

七、扶贫帮扶方式成本高、难度大、效果差

八、帮扶措施未体现民族区域性和民族差异性

第八章 滇西边境山区后脱贫时代可持续稳定脱贫研究

第一节 滇西边境山区后脱贫时代的可持续生计分析

一、可持续生计理论内涵

二、可持续生计理论的分析框架

三、滇西边境山区脱贫后的可持续生计框架

第二节 后脱贫时代可持续稳定脱贫的内涵、要求及历程

一、后脱贫时代可持续稳定脱贫的基本内涵

二、后脱贫时代可持续稳定脱贫的基本要求

三、后脱贫时代可持续稳定脱贫的实现历程

第三节 滇西边境山区后脱贫时代可持续稳定脱贫面临的隐忧

一、脱贫成果面临脱贫不充分和不平衡性

二、贫困主体脱贫素质缺乏可持续稳定性

三、贫困主体脱贫能力缺乏可持续稳定性

四、扶贫供体帮扶资源缺乏可持续稳定性

五、扶贫载体循环机制缺乏可持续稳定性

六、扶贫政策延续衔接缺乏可持续稳定性

第四节 滇西边境山区后脱贫时代可持续稳定脱贫的思路框架

一、“主体—供体—载体”三位均衡一体持续稳定脱贫思路构想

二、“改善环境—增加资本—提升能力—多元治理”持续脱贫框架

三、“风险防范—资本增收—生计选择—生计扶持”持续脱贫机制

第五节 滇西边境山区后脱贫时代可持续稳定脱贫策略展望

一、制定科学的可持续稳定脱贫战略

二、实施“脱贫不脱钩”持续扶持政策

三、提升贫困主体持续脱贫内生能力

四、确保扶贫供体资源持续性供给

五、保证扶贫载体持续性循环发展

六、增加可持续稳定脱贫生计资本

七、实施覆盖生计资本持续扶贫项目

八、构建持续稳定脱贫生计风险防范机制

九、构建持续稳定脱贫生计选择拓展机制

十、构建持续稳定脱贫生计后续扶持机制

十一、构建持续稳定脱贫考核评估导向机制

十二、加强持续稳定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

参考文献

一、中文著作类

二、中文期刊类

三、政府文件和统计报告类

四、报纸类

五、论文类

附录一:云南省遍访贫困户访谈问卷(问卷一)

一、家庭基本情况

(一)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二)家庭生产生活条件

(三)家庭收支基本情况

(四)家庭成员社会保障及享受惠农政策情况

二、致贫原因

三、帮扶需求

附录二:云南省遍访贫困户回访问卷(问卷二)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