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结对精准帮扶工程:“带致富”脱贫一批

八、社会结对精准帮扶工程:“带致富”脱贫一批

(一)社会结对帮扶的内容和形式

结对帮扶,是一种优势群体帮助扶持弱势群体的扶贫手段,是一种以优势带动劣势、以先进带动后进的帮扶形式。在滇西边境山区事实是社会结对帮扶工程,通过带动致富,可以实现脱贫一批的目标。

社会结对帮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资金扶持、技能扶持、就业扶持、项目扶持等扶持形式,帮扶有劳动能力的特困家庭,帮助贫困家庭增强脱贫致富的本领,拓宽脱贫致富的渠道,增加贫困家庭的收入,提高贫困家庭的生活水平;二是采取建立长期助学计划的方式,帮扶子女难以完成学业的特困家庭,确保贫困家庭的子女顺利完成学业,并增强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能力;三是通过资金帮扶、群众出资、出力的方式,帮扶无劳动能力、无生活处理能力的特困家庭,改善特困家庭的生活状况。

社会结对帮扶的形式是“一对一”,或“一对多”,或“多对多”,但基本形式“一对一帮扶”和“多对一帮扶”两种。“一对一帮扶”,主要是帮扶那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根据特困家庭的具体情况及其成员的实际能力,帮助这些特困家庭确定自主创业的脱贫项目、帮助实现再就业,帮助这些特困家庭实现脱贫的时限等。“多对一帮扶”,主要用以帮扶那些子女无法完成学业、无劳动能力、无生活处理能力的特困户,因为这些特困户必须由多个部门共同帮扶才能实现脱贫,仅仅一个帮扶部门时很难完成帮扶脱贫任务的。

(二)建立社会参与精准扶贫机制

滇西边境山区实施社会结对帮扶工程,应该建立完善社会扶贫参与机制,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汇聚各方之财和全民之智,加快推进滇西边境山区扶贫开发攻坚进程。为此,一要开展第一书记驻村、党员干部包户、村企结对全覆盖,推进滇西边境山区社会扶贫工作;二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滇西边境山区精准扶贫开发,动员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扶持滇西边境山区,合理配置各方面的社会扶贫资源;三要加强与教育部、国土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滇西边境山区牵头扶贫单位的沟通协调,争取教育部、国土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直属定点扶贫单位的帮扶支持;四要建立云南省、滇西边境山区州(市)、县(市、区)三级定点挂钩扶贫工作制度,完善精准扶贫工作考核办法,明确帮扶主体帮扶工作责任,在云南省扶贫信息网络平台公布滇西边境山区有关社会扶贫的信息,形成有协同合作和监督管理机制,提升社会帮扶效果;五要积极探索滇西边境山区财政扶贫资金购买公共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滇西边境山区精准扶贫开发工作,鼓励驻滇西边境部队、武警部队积极参与滇西边境山区的扶贫攻坚工作中,实现军队、地方的优势互补。

(三)实施社会结对帮扶的精准扶贫措施

在滇西边境山区实施“带致富”脱贫一批的帮扶措施,我们应该采取“党政干部到弱村、政法干部到乱村、经济干部到穷村、技术干部到产业村、离休干部回原村”精准的结对帮扶方式,开展以“提供一条致富路、发展一个新项目、解决一笔小资金、教会一门新技术、引进一个好品种、找到一条好销路”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帮扶活动。

1.结对帮扶主体应该履行各自的帮扶责任

帮扶党员干部的帮扶责任,是在滇西边境山区做好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引导山区贫困群众转变观念,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驻村干部的帮扶责任,是亲自走访滇西边境山区贫困村的贫困状况,了解贫困村的村情民意,摸清贫困群体底子,建立贫困户档案,制定帮扶脱贫规划,找准精准扶贫路径,增强贫困群体“造血”功能,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结对帮扶企业的帮扶责任,是充分利用企业自身技术、资金等优势,通过技术指导、信息服务等措施,加大滇西边境山区产业扶贫项目帮扶力度,优先为滇西边境山区的帮扶村提供就业岗位,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增收致富。

2.社会结对帮扶的主要精准帮扶措施

一是帮助山区理清发展思路。各帮扶部门应该帮助滇西边境山区的贫困群众出点子、想法子,谋划山区贫困村的发展新思路,坚持以产业为支撑,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户发展滇西边境山区特色增收致富产业;帮扶干部要深入滇西边境山区结对帮扶贫困户进行调查研究,与山区贫困群众面对面分析致贫原因,结合山区贫困县、贫困村的特色产业,因村、因族、因户来制定脱贫发展思路,拟定增收发展规划,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方案,并全程参与山区的精准扶贫帮扶和精准扶贫管理,做到干部与山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不脱钩。

二是帮助改善山区贫困群体的人居环境。结对帮扶人员要深入滇西边境山区,详细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困难,帮助山区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切实解决贫困户出吃、穿、住、行方面的困难和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就医的困难,改善滇西边境山区贫困群众的基本生存条件;结对帮扶部门要帮助滇西边境山区加强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协助解决贫困村民的饮水问题,帮助山区贫困村整修、建设村中道路、排水系统和垃圾池,引导山区贫困村村民清理沿路房舍墙面,搞好贫困村沿路绿化,实现贫困村村内道路硬化、净化、绿化,改善贫困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山区贫困村的实际困难,改善山区人居环境。

三是帮助提升山区村民素质。结对帮扶部门及帮扶干部,要加大对滇西边境山区贫困群众关于质量、标准化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把山区贫困群众培养成具有增收致富技能的新型农民,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山区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结对帮扶部门及帮扶干部应该协助山区村委会举办各类培训班,开展云南各项扶贫政策法律、科技卫生、道德规范等知识培训,认真宣传国家在山区的各项方针政策,提高山区贫困村民素质,提高山区村民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山区相关文明礼仪知识教育,引导山区村民破除各种陋习,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山区公共卫生意识教育,引导村民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促使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设文明乡风。

四是帮助丰富山区群众文化生活。结对帮扶部门及帮扶干部要把滇西边境山区法治村、文明创建、文化进村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山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把改善滇西边境山区贫困村、贫困户人居环境与提振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山区“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神气”,从而逐步提高山区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