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国际知名“民族文化”特色旅游胜地

三、建成国际知名“民族文化”特色旅游胜地

发展旅游业,增加当地群众收入,是当前脱贫致富的主要措施。滇西边境山区在编制、实施精准扶贫规划时,树立“保护一方山水、传承一方文化、促进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推动一方发展”理念,依托该山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独特的热带亚热带生态资源和高原高山景观,把具有民族特色和热带、南亚热带特色产业转变为旅游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发展滇西边境山区民族特色旅游业推动精准扶贫的规划,应该明确精准扶贫规划的指导思想,即完善山区旅游基础设施,开发山区独特旅游产品,加强区域内旅游协作,拓展山区旅游产业链条,提高旅游综合效益,提升山区旅游服务水平,把滇西边境山区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旅游区[10]。发展旅游推动精准扶贫规划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推进滇川藏“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合作区,培育开发“孟中印缅旅游圈”“澜沧江-湄公河水路黄金旅游线”等一批跨国跨境旅游精品线路,打造滇西边境山区旅游业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简化国外游客出入滇西边境地区的办证手续,提供办证便捷化服务;加强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旅游合作,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开展互通车辆、安全警报发布、旅游信息交流等合作,建成大湄公河次区域无障碍旅游区,提升滇西边境山区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地功能。抓住旅游市场对特色旅游的需求与日俱增和生态游、农家乐、特色游兴起的契机,开发滇西边境山区民族村寨旅游资源,推动民族贫困村的脱贫致富。打造滇西边境山区民族村寨重点旅游景区和发展旅游经济,不仅能为各民族村寨提高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有利于扩大村民就业机会,加快该区域旅游资源丰富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步伐,有利于各民族平等、共同富裕和边境稳定[11]。把滇西边境山区打造成我国国际知名旅游胜地,以旅游产业增加山区贫困人口经济收入,实现致富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