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边境山区脱贫后的可持续生计框架
(一)滇西边境山区脱贫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建构
我国进入在21世纪之后,可持续生计理论在我国尤其被广泛重视,并被广泛运用于人们的生计发展和我国贫困治理的实践中。结合前面对滇西边境山区贫困群众“脱贫摘帽”后的贫困再生产逻辑机理及贫困现状,借鉴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2000年建立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2001年制定的“可持续生计途径”,构建滇西边境山区贫困群众脱贫摘帽后可持续生计框架。具体的构建思路是,首先,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DFID)和英国国际发展署(UNDP)建立的生计分析框架有机结合起来。其次,借鉴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建立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中“资本—可获得性—活动”的分析思路,结合滇西边境山区农户生计系统的分析,调整该区域个人、家庭、各级政府扶贫部门等生计策略的选择,以实现滇西边境山区农户脱贫摘帽后可持续生计收入增加、食物饮水安全、生活水平提高的目标。
但是,任何一种理论或方法的运用都需要有与其相适应的客观环境。因此,我们在研究滇西边境山区脱贫摘帽后的可持续生计问题时,将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2000年建立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2001年制定的“可持续生计途径”理论引入滇西边境山区农村贫困治理领域,要求我们必须结合该区域脱贫家庭可持续生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建构滇西边境山区构脱贫摘帽后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才能使所建构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更加切合滇西边境山区脱贫群众的生活实际,为当地各级政府扶贫部门、脱贫家庭选择可持续生计策略提供指导。滇西边境山区脱贫摘帽后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如图8-2所示。
图8-2 滇西边境山区脱贫后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从滇西边境山区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可知。首先,技术条件、投资状况与滇西边境山区政策等因素相互影响,共同成为滇西边境山区各级政府扶贫部门制定和脱贫家庭选择可持续计策略的切入点。其次,在滇西边境山区自然环境、公共政策、经济水平、技术条件、投资状况等形成的脆弱性背景下,滇西边境山区可持续生计资本的性质和状态成为滇西边境山区生计策略调整的驱动力。再其次,由于滇西边境山区的自然环境、经济水平、个体能力与机会具有脆弱性,因此,滇西边境山区的生计资本也具有相应的脆弱性。最后,通过滇西边境山区可持续生计策略的完善和调整,实现可持续生计产出目标,即增加滇西边境山区脱贫家庭的收入,提升农户的自然资源利用能力,确保农户安全获取食物、饮水,提高农户的生活水平。
(二)滇西边境山区脱贫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组成内容
其一,滇西边境山区脆弱性背景(环境)。滇西边境山区脆弱性背景是引致贫困群众可持续生计脆弱性的外部环境,包括社会经济波动、政策改变、自然灾害、环境危机、种族冲突、疾病、失业、突发事故等,反映了当地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的生计环境,是贫困群众可持续生计框架的基础。从整体空间视角来看,滇西边境山区山高坡陡、耕地不足、自然灾害频发,既是深度贫特困地区,又是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同时,滇西边境山区产业结构单一、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人口素质偏低,医疗、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滞后。滇西边境山区所有的脱贫不稳定农户都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山地,贫困人口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依存度高[3]。然而,在滇西边境山区脆弱性环境中,贫困群众的生计活动却面临着地震、冰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不可控的自然灾害,还面临着包括农产品价格波动、农产品需求转换、就业市场滞后的市场风险和疾病、家庭灾难等个体风险。因此,滇西边境山区经济发展乏力,脱贫不稳定和返贫现象突出
其二,滇西边境山区生计资本。滇西边境山区生计资本是当地可持续分析框架(SLA)的核心内容,是当地贫困人口维持生存、摆脱贫困状况或寻求发展而拥有的各种全部可利用资本的总称。滇西边境山区生计资本,反映了贫困家庭的资产状况,决定了贫困家庭抵御生计风险能力的强弱和贫困家庭选择生计策略机会的多少。滇西边境山区贫困家庭生计资本是其获得生计输出的必要前提,也是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逻辑起点。滇西边境山区贫困群众脱贫摘帽后可持续性生计资本,主要包括五大类型。一是可持续生计自然资本,主要包括滇西边境山区的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环境服务等有形和无形资源。二是可持续生计物质资本,滇西边境山区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资产,比如,交通基础设施、电力、水源供应、信息网络等。三是可持续生计人力资本,滇西边境山区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四是可持续生计社会资本,为滇西边境山区贫困群众获取、利用的社会网络资源。可持续生计金融资本是指滇西边境山区贫困群众在实现其生计目标中可以动用的包括现金、银行储蓄,也包括银行借贷和私人借款等资金资源。
其三,滇西边境山区“政策、机构和过程”。滇西边境山区“政策、机构和过程”,主要指由国家制定的影响滇西边境山区农村家庭的生计的制度、组织、政策以及相关法律规范,比如,国家生态保护政策或措施等。
其四,滇西边境山区贫困群众生计策略。生计策略,是指农村家庭不同生计资本差别组合或交替使用。滇西边境山区生计策略,是滇西边境山区贫困家庭为了实现生计目标或者追求生计输出而对其生计资产进行组合和使用,是滇西边境山区贫困群众在各种生计资本基础上,对生存与发展、生活与生产关系的处理,是滇西边境山区贫困群众利用生计资本、同样生计资本差别组合、不同生计资本的交替组合使用。主要包括收入来源策略、“生计选择”、“生计活动行为”、“生计方式”、“生计多样化”、风险应对策略等。滇西边境山区贫困群众生计策略是贫困群众贫困户“脱贫摘帽”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巩固精准脱贫的有效措施,为实施精准扶贫后的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基础。
其五,滇西边境山区可持续生计产出。滇西边境山区可持续生计产出,是指通过可持续生计策略的完善和调整,实现可持续生计产出目标。即增加滇西边境山区脱贫家庭的收入,提升农户的自然资源利用能力,确保农户安全获取食物、饮水,提高农户的生活水平,确保滇西边境山区精准扶贫成效和精准脱贫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