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政策福利泛化与价值认同失衡问题严重

六、扶贫政策福利泛化与价值认同失衡问题严重

滇西边境山区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扶贫政策福利泛化与价值认同失衡化问题。滇西边境山区扶贫政策泛福利化,主要表现为精准扶贫瞄准对象的福利扩散与福利捆绑,贫困家庭只要是贫困户,就可以享受扶贫政策捆绑所覆盖的医疗、住房、教育、产业等多种福利,精准扶贫政策成为国家各种扶贫资源分配的逻辑。于是,被确定为贫困户资格的各少数民族家庭成为精准扶贫政策捆绑福利的享受者,可以直接享受扶贫政策直接大包大揽、送钱送物的帮扶待遇。扶贫政策福利捆绑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对滇西边境山区的扶贫政策福利泛化会产生了不良的负面效应,必然会催生一帮好吃懒惰、不求上进的“懒汉”,一些贫困家庭“等、靠、要”的习惯思想严重,他们都争当贫困户,不愿脱贫,天天想着占国家的“便宜”,把自己脱贫的事当作是政府应该承担义务和责任,在滇西边境山区精准扶贫过程中出现“干部干、群众看”“靠穷吃穷”“享受扶贫政策捆绑福利而不愿脱贫”的价值认同失衡现象。

捆绑福利泛化的精准扶贫政策,不仅打破了按劳分配所形塑的公平理念,而且冲击了我国最基本的劳动规则、劳动伦理。一方面,滇西边境地区捆绑福利泛化的精准扶贫政策使得一部分原本可以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并完成脱贫致富的贫困者,不愿意将劳动力投入到市场中,他们指望通过享受国家政策补助,获得巨大的扶贫资源福利。另一方面,滇西边境山区捆绑福利泛化的精准扶贫政策使得拥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在识别为贫困户后,不愿意劳动,指望通过国家政策的补助就可以获得相应收入,甚至,一部分贫困家庭都争当贫困户。再一方面,滇西边境山区地区捆绑福利泛化的精准扶贫政策容易造成一般农户和贫困户之间存在巨大的矛盾,造成滇西边境山区村庄内部的不公平感,不利于弘扬公平正义的社会风气。这样,滇西边境山区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出现了扶贫政策福利泛化与价值认同失衡化问题,扭曲了我国劳动伦理遵循道德分配和荣誉分配的原则,导致一部分贫困群众没有“努力劳动才能获得尊重和争当贫困户不光荣”的合理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