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发展精准扶贫规划
滇西边境山区的产业发展规划,主要是发展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产业发展,包括特色农业、特色品牌旅游业和特色民族文化产业。
(一)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规划
建设滇西边境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基地规划方案,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提高滇西边境山区传统作物生产水平,重点发展茶叶、橡胶、甘蔗、烟草、咖啡等经济作物;二是大力发展滇西边境山区石斛、重楼、滇红花等道地中药材及香蕉、菠萝等热带水果;三是推进滇西边境山区规模化养殖,做好当地生猪、肉牛和家禽的养殖,提升集聚度;四是因地制宜发展滇西边境山区水奶牛、乌骨羊等特色养殖和野猪、竹鼠等特种养殖及水产养殖;五是积极促进滇西边境山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和绿色(有机)认证和国家地理保护标志认证,做大做强滇西边境山区品牌;六是鼓励云南农垦企业发展天然橡胶优势产业,建设立足国内、辐射东南亚和南亚的橡胶主产区。促进滇西边境山区特色农产品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建设滇西边境山区特色农业生产基地。
(二)打造特色旅游业品牌规划
将旅游与扶贫有机结合,是消除滇西边境山区贫困的有效途径。建设滇西边境山区重点旅游景区,制定特色旅游业品牌规划,不仅能为滇西边境山区提高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可以优化山区的产业结构,提高山区的经济层次,有利于扩大山区就业机会,加快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步伐。尤其是“老、少、边、穷”的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既可以发展地方经济,带动其他产业发展,而且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共同富裕和边境稳定[18]。滇西边境山区具有发展特色旅游业的优势条件。一方面,滇西边境山区拥有丰富的多民族民俗文化资源、自然资源,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为主体,以交通为纽带,打造当地旅游组团和精品旅游线路,打造滇西边境山区热带风光旅游、原始生态旅游、神秘边境旅游、高原画廊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等特色旅游品牌。另一方面,加强滇西边境山区旅游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增强滇西边境山区旅游产业的整体活力和综合实力,建设一批旅游强县、旅游小镇、旅游特色村,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根据滇西边境山区具有发展特色旅游业的优势条件,结合山区内各州市结合本区域实际,制定山区特色旅游业品牌打造精准扶贫规划,具体规划如下。
文山州特色旅游业品牌打造精准扶贫规划。重点打造富宁县驮娘江国家级旅游区、麻栗坡老山景区等,规划发展本州“壮族的壮剧、彝族的弦子舞和火把节、苗族的芦笠舞和采花山、瑶族的盘王节”等文山各族人民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的特色旅游业。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山区经济发展,改善山区贫困人口生活,加快脱贫致富步伐[19]。
红河州特色旅游业品牌打造精准扶贫规划。红河州呈立体型气候、地质地貌丰富多样、山高谷深,为形成丰富多样的旅游自然资源先天基础。红河州可以规划发展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通过彝族的“火把节”“祭火节”“祭山”,哈尼族的“十月年”“矻扎扎”节,傣族的“泼水节”“男人节”,苗族的“采花山”节,瑶族的“盘王节”等众多的典型的民族传统节日发展旅游业,推动山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提高山区贫困人口生活质量[20]。
西双版纳州特色旅游业品牌打造精准扶贫规划。西双版纳州旅游资源包括景洪县风景山区、勐腊县风景山区、勐海县风景山区三大块,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被称为“动植物王国”。1982年,西双版纳被国务院批准定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西双版纳州可以规划发展特色旅游业做好旅游精准扶贫工作。一方面,发展自然景观旅游业,主要有沟谷雨林风光、丰富迷人的热带、亚热带雨林、季雨林,珍稀动物。另一方面,发展人文景观旅游业,主要是以民族风情为主体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
普洱市特色旅游业品牌打造精准扶贫规划。普洱市位于云贵高原西南边缘,横断山脉南段,区域内山川相间排列,蜿蜒南下,北部紧密,向东南、西南散开,呈北窄南宽的帚状构造,有汉族、回族、白族、苗族、瑶族、蒙古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布朗族、傣族、傈僳族14个世居民族。普洱市可以规划发展民俗风情奇异多彩和丰富的名胜古迹旅游业,推动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21]。
临沧市特色旅游业品牌打造精准扶贫规划。临沧四季如春,有“亚洲恒温城”之美称,资源极其丰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星罗棋布、各呈异姿、品位极高。临沧旅游精准扶贫规划编制过程中,把发展沧源南滚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沧源崖画群、省级沧源佤山风景名胜区作为旅游精准扶贫规划的重点。
怒江州特色旅游业品牌打造精准扶贫规划。怒江州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人文旅游资源古老、神秘,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怒江州主体旅游景观为怒江大峡谷风光,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风情,独龙江生态文化,怒江地方文化与在本地传播的天主教、基督教融合后形成的景观。高山峡谷景观与“峡谷民族”风情是怒江州区别于云南省内其他旅游区域的特色;返璞归真的“野气”是怒江州旅游开发的基质;独特的人地复合系统,使怒江州成为云南省开展专项旅游的最佳场所之一[22]。怒江州旅游业精准扶贫规划工作中,要打造本区域的特色旅游品牌,以此增加本区域贫困人口的收入。
(三)发展特色民族文化产业规划
滇西边境山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集聚地区,在民族文化风俗风情旅游、少数民族特有制品销售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因此,滇西边境山区应该以民族文化产业为亮点,做好特色民族文化产业规划工作。首先,做好滇西边境山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做好民族特色文化开发与利用,保护利用好滇西边境山区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积极挖掘滇西边境山区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潜力,推动滇西边境山区手工艺品、珠宝加工、旅游、文化创意、影视传媒向特色产业发展。其次,发展滇西边境山区民族文化产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好特色民族村寨和古村镇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二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音乐、民族歌舞等资源的开发工作;三是开展影视、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原生态歌舞及音乐节目的制作等[23]。
充分利用滇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音乐、歌舞等资源,综合运用滇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影视、原生态歌舞及音乐节目等多种形式,弘扬滇西边境山区民族文化,大力发展滇西边境山区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可以帮助有劳动能力、可通过产业发展实现脱贫的贫困人群找到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发展,增收收入,实现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