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后记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是贯穿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主题,也是我国中央政府及国家领导人心里装着的沉甸甸的民心、民意,更是事关人民福祉、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面对“富裕中的贫困仍然是我们这个世界所面临的最大挑战”的形势,我国的扶贫工作面对着严峻的贫困现实和不可回避的扶贫路径选择:我国的贫困问题不仅仅是贫困人口的收入提升问题,更是我国整体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和生态脆弱、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问题;我国的贫困不仅是经济发展阶段的系统性贫困,还体现为生态脆弱地区的贫困、边疆地区的贫困、少数民族的贫困和革命老区的贫困;我们必须接受和正视我国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贫因素复杂、自生能力低下、减贫经验不足的现实;我国扶贫、减贫的工作没有既成的可借鉴经验,扶贫政策的设定和实施必须考虑贫困人口的禀赋特征和外部制约条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政府必须关注自生能力较差的地区和人群的能力提升与基本民生的保障。

滇西边境山区,是我国14个连片特困贫困地区中唯一没跨省区、边境县数量最多、世居少数民族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片区。对滇西边境山区开展精准扶贫和可持续脱贫研究,从纵向上研究了滇西边境山区精准扶贫的背景、内涵、战略、重点、难点以及对策,从横向上研究了精准扶贫与其他配套制度的衔接,并提出滇西边境片区“精准扶贫规划、精准扶贫识别、精准扶贫帮扶、精准扶贫管理、精准扶贫考核”的扶贫框架。对精准扶贫现实问题的抽象维度、理论研究层次逐渐深化,为学界研究可持续脱贫提供学术借鉴,为今后实施精准脱贫、可持续扶贫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经验指导。同时,为推动我国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为滇西边境山区贫困人口能够分享精准扶贫的资源,实现精准脱贫,进而促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和边境繁荣稳定,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增进睦邻友好,提升我国沿边开放水平,为今后制定可持续稳定脱贫政策,推进乡村振战略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本书是在云南民族大学付耀华教授所主持的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滇西边境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研究》(批准号:YB2015005)研究成果基础上完善形成的,凝聚了作者近几年对云南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研究的成果。本书写作过程中,参阅、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大量同行专家在滇西边境山区精准扶贫与可持续脱贫方面研的观点、方法、证据和数据资料,吸收了国内外学者的优秀成果,在书中的注释和参考文献目录中都已注明,如有遗漏、曲解或错误,敬请学界前辈和同行专家指出和谅解。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由于作者的理论功底、学识水平和研究能力还很薄弱,实践基础不够扎实,书中难免存在许多不足和缺憾,研究还存在不透彻之处,在此,敬请各位专家学者、读者不吝赐教为谢!

作者谨识

2020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