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识别贫困流程

一、精准识别贫困流程

精准识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作,特别是社会结构混杂、贫困问题与民族问题、边境问题交错的滇西边境山区,精准识别的难度更大。为了能够精准地识别出滇西边境山区的贫困对象,我们必须按照“贫困区域—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逐级细化扶贫对象,设计科学、程序化的贫困精准识别流程,设计严格的贫困识别程序流程图,按照“核准基数、识别贫困户、公示公告、核实审批、填好户表、制定帮扶措施、信息录入、资料归档”的流程,在识别程序上,做到核定基数准、人口识别准、信息采集准。确保滇西边境山区贫困识别的精准性。如图3-1所示。

图3-1 滇西边境山区精准识别贫困流程图

按照制定的精准识别规则及设计的精准识别程序,精准识别出滇西边境山区的贫困村、贫困户(包括扶贫户、扶贫低保户、低保户和五保户)、“直过民族”、人口较少民族、沿边跨境少数民族等特殊贫困群体,莽人、克木人、苦聪人独龙族、瑶族山瑶支系等特困民族。对依靠现有自身能力难以维持基本发展的“扶贫户”,给予一定扶持,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对因病、因学、因残、因灾、因智、因老、因弱、因环境、因劳力致贫且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特困户”,要通过政策兜底帮助他们摆脱贫困,不能通过扶持提升他们自身发展能力实现脱贫[2]。同时,我们还应该精准诊断滇西边境山区“穷根”是什么,精准识别出致贫原因,比如,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残致贫、因灾致贫、因智致贫、因老致贫、因弱致贫、因环境致贫、因劳力致贫等,精准识别出滇西边境山区贫困、边境、民族问题交织的复杂性、地方性、民族性、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