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供给不足型贫困村”的精准帮扶措施
制度供给不足型贫困村,是指因国家宏观经济制度、社会制度或政治制度供给不足而导致的贫困村。滇西边境山区由于地处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末梢的边境一带,被边缘化现象严重,当地贫困人口遭受经济层面的社会排斥,不能充分享受国家政策的扶植、支持,本地区公共服务可及范围有限,因政策缺位、或政策盲点、或政策滞后而形成贫困,[34]从而陷入“排斥性政策—能力剥夺—脆弱性—进一步排斥性政策—进一步能力剥夺—进一步脆弱性(包括代际间的传递)”的恶性循环。针对滇西边境山区制度供给不足型贫困村,我们应该采取的六方面的“因村施策”的精准扶贫措施。
一是国家应进一步落实“多予、少取、放活”政策。落实好滇西边境山区制度供给不足型贫困村安全饮水、电网改造、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邮电、通信等为农民带来实惠的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山区制度供给不足型贫困村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完善财税、金融、土地、资源补偿和收益分配等政策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山区制度供给不足型贫困村的投入。二是落实滇西边境山区制度供给不足型贫困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开展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帮扶,确保滇西边境山区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的子女能够顺利完成高中、大学学业,防止因贫困辍学,阻止滇西边境山区贫困现象代际传递。三是完善滇西边境山区制度供给不足型贫困村贫困家庭子女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对贫困家庭未能升学的应届初中、高中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四是完善滇西边境山区制度供给不足型贫困村卫生服务网络,配备乡村医生。五是推进滇西边境山区制度供给不足型贫困村的文化广电惠民工程,确保滇西边境山区贫困村通广播、通电视、有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六是确保滇西边境山区制度供给不足型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参加合作医疗保险,扩大滇西边境山区贫困人口大病医疗补充保险范围,针对当地重病贫困、残疾贫困等确实无法脱贫的贫困对象,采取低保政策、残疾人优惠政策扶持、大病医疗救助、扶贫资金帮扶的政策叠加方式,实施滇西边境山区制度供给不足型贫困村“兜底”脱贫[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