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缺劳动力致贫家庭”的精准帮扶措施
(一)因缺劳动力致贫家庭贫困状况
滇西边境山区由于大量青壮劳动力和较高文化程度劳动者的流失,土地抛荒严重,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严重,老年人体力较弱、文化水平低下,以致不能从事强体力,不会利用机械和先进技术进行农业生产,习惯于传统耕作方式,妨碍了农业规模化和机械化经营,从而使得农村贫困得不到缓解。另一方面,滇西边境山区因病、因伤而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没有劳动能力,导致收入来源少。再一方面,滇西边境山区很多边境贫困县是毒品过境的必经之地,是受到毒品严重危害的重灾区。滇西边境山区很多人因吸食毒品而健康状况低下,劳动能力丧失,同时,因购买毒品消耗大量的金钱,直接增加东西部其家庭支出负担而陷入贫困。涉毒人群采用注射方式吸毒,进而导致很多人成为艾滋病最直接的受害者,艾滋病残酷地摧残着他们的身心健康而无法从事生产活动,最终使得原本就贫困的家庭更加贫困。从前面精准识别致贫原因部分可知,滇西边境山区致贫率中,因缺劳动力致贫的家庭占32.10%。滇西边境山区因缺乏劳动力致贫的贫困家庭,是扶贫工作的难点,此类贫困户即便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脱贫,也容易返贫。
(二)因缺劳动力致贫家庭的帮扶措施
为了帮助这类因缺乏劳动力而致贫的家庭实现脱贫致富。我们应该采取社保兜底脱贫的精准帮扶措施。通过社保政策兜底脱贫政策,把那些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制度覆盖范围,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的扶贫方式,做到应保尽报,从而实现通过“社保兜底”脱贫一批的目标。针对滇西边境山区无劳动能力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我们应该采取社保兜底脱贫工作。
一是提高无劳动能力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医疗救助保障水平,有效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二是推进滇西边境山区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建设,解决山区农村留守老年人的互助养老服务问题,抓好对贫困村失能、半失能等老年人的生活情况调研,完善老年人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补助机制,把困难老年人的政策性购买养老服务补贴工作落到实处,落实高龄老年生活补贴政策,维护好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引导和广泛动员滇西边境山区社会力量参与无劳动能力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帮扶,为这类家庭里的特困供养人员有效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长期护理、精神慰藉等全方位服务。四是完善无劳动能力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医疗救助制度,全面落实好重特大疾病救助政策,提高无劳动能力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基本医疗救助保障水平。五是完善无劳动能力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将失去父母、查找不到亲生父母的儿童纳入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范围。六是加强滇西边境山区社会保障救助制度与社会力量参与之间的衔接,形成各项社会保障救助制度功能充分发挥、各项社会保障救助资源充分整合,无劳动能力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