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病致贫、返贫家庭”的精准帮扶措施

四、“因病致贫、返贫家庭”的精准帮扶措施

滇西边境山区是全国地方病较为严重的地区,该山区主要地方病有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由于滇西边境山区经济条件差、医疗卫生条件不足,从而得不到及时治疗,导致“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不治之症”,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山区人们的生产生活,导致山区因病致贫问题突出。山区内因病致贫的家庭为10.84%,很多贫困家庭很难以走出因病致贫、返贫的恶性循环困境。长期患病或突患疾病、重病的贫困户,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医疗费用反而居高不下,高额的治疗费用加剧了贫困家庭的负担和贫困程度。有的家庭甚至债台高筑,因为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长期生病很难摆脱贫困。针对滇西边境山区“因病致贫返贫家庭”,我们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应该构建“因病致贫返贫”精准医疗扶贫治理体系,提升因病致贫的治理效果。

(一)“建库立卡”,确定因病致贫对象

确定滇西边境山区帮扶重点的因病致贫家庭,比如:患疾病、慢性病、老弱伤残脆弱的家庭,特别是那种患重大疾病、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艾滋病人和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家庭;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家庭;因医疗自付费用过高导致家庭无力承担患者医疗费用的家庭。对这些家庭进行入户建卡,分析“因病致贫返贫”具体原因、科学评估贫困程度、据实核准脱贫需求、合理提出“因病致贫返贫”的治理方案。

(二)加强滇西边境山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我们应该建立滇西边境山区农村分级诊疗模式,加强山区乡村卫生室的硬件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家门口”就近就医,形成山区村民“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格局,引导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控制医疗机构费用,防止小病大治,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才能真正减轻山区村民的就医负担。

(三)加大滇西边境山区医疗救助帮扶力度

一方面,在滇西边境山区实施贫困家庭重大疾病门诊救助政策和住院救助政策,对滇西边境山区贫困人口因恶性肿瘤需放化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需肾透析(终末期肾病透析)等重大疾病,按比例给予政策范围内的费用医疗救助。另一方面,对滇西边境山区患重特大疾病贫困家庭年度内个人承担费用(含自费部分)累计超过3万元以上部分,且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按比例给予救助。再一方面,完善滇西边境山区贫困家庭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对精准扶贫对象每两年一次免费体检,其中慢性病、地方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享受每年一次免费体检。

(四)实施滇西边境山区大病医疗保险

实施大病医疗保险,可以解决滇西边境山区新农合报销比例过低、起付线过高、封顶线过低等问题。建立和完善滇西边境山区村民大病保险制度,对新农合参保人进行“二次报销”,这样就可以缓解山区村民医疗费用负担[51]。对山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贫困家庭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对山区贫困家庭实行医疗保险政策倾斜制度,降低山区贫困家庭大病费用实际支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负费用仍有困难的贫困家庭进行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确保山区贫困群体的大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