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疾病、吸毒、艾滋病致贫严重
(一)地方性疾病致贫、返贫突出
滇西边境山区是全国地方病较为严重的地区,主要有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由于滇西边境山区经济条件差、医疗卫生条件不足,患病者得不到及时治疗,导致“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不治之症”,严重影响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因病致贫现象突出,很多贫困人口依靠自身的能力难以走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恶性循环。如图1-4所示。
图1-4 滇西边境山区疾病与贫困发生恶性循环图
疾病必然导致人力资本的降低,不良的健康状况必然影响人们获取教育或者培训的机会,导致劳动者文化素质能力低下,身体素质低下,缺乏劳动力,影响家庭收入而致贫。同时,疾病加重了家庭医疗费用负担,如医药费、住院费、营养费等,使得原本不富裕的家庭背上更沉重的债务,使得家庭财富和收入水平下降,加之当前看病难、看病贵,很多人生不起病,只要有重病人员的家庭一般都因病负债致贫,使家庭生活陷入困境[45]。
(二)滇西边境地区吸毒、艾滋病致贫严重
滇西边境山区贫困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吸食毒品。由于滇西边境山区很多边境贫困县与世界毒品主要产生地“金三角”临近,是毒品过境的必经之地,如普洱市的8个国家级贫困县,临沧市的7个国家级贫困县,都受到毒品的严重危害,是毒品的重灾区。吸毒与贫困二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吸食毒品导致身体健康状况低下,劳动能力丧失,从而失去获得收入的来源,加之购买毒品消耗大量的金钱,直接增加家庭支出负担,导致家庭陷入贫困,形成越穷越吸、越吸越穷[46]。在滇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因贫穷而诱发一起又一起的贩卖毒品事件;因贫穷或精神无所寄托而吸毒;因吸毒而损害吸毒者的身体健康,削弱了他们的长寿能力,更为严重的是为了购买毒品花费大量钱财,导致他们陷入贫困。因此,吸毒贩毒问题对滇西边境山区居民的生活造成灾难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滇西边境山区的经济繁荣、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对滇西边境山区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也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滇西边境山区贫困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艾滋病。由于滇西边境山区毗邻的越南、老挝、泰国、缅甸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最高的国家,与世界三大毒品产地之一的“金三角”地区毗邻,受到境外黄、赌、毒对该连片特困地区的影响,境外毒品流向国际市场的重要通道和集散地大多在滇西边境山区。从而导致滇西边境山区的当地少数民族涉毒人口多,采用注射方式吸毒的人员比例高,进而导致滇西边境山区很多人成为艾滋病最直接的受害者[47]。滇西边境山区便是艾滋病多发区,很多贫困人口感染上艾滋病。
艾滋病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滇西边境山区的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在感染者中,20岁以下占7%,40岁以上占11%,20—30岁的青壮年占82%[48]。在一个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中,年龄在20—40岁的成年人在社会中扮演着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极其重要社会角色,他们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又是家庭的抚养者,更是一个国家的保卫者。可是,当艾滋病残酷地摧残着这一群体的时候,一方面,必须花费高额的钱财来治疗艾滋病,另一方面,艾滋病残酷地摧残着他们的身心健康而无法从事生产活动,最终使得原本就贫困的家庭更加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