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帮扶方式成本高、难度大、效果差

七、扶贫帮扶方式成本高、难度大、效果差

由于滇西边境山区地处边境沿线或偏远的高山和高半山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自然资源匮乏,很多贫困者几乎都处于“靠天吃饭”的状况之中。加之,大部分贫困者的教育年限低、与外界交往少、自我改变贫困意识薄弱。从而使得滇西边境山区贫困具有深度性、条件型、素质型贫困叠加等特点。因此,在滇西边境山区精准扶贫过程中。一方面,要解决滇西边境山区水、路、电、通信及相关的公共服务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不仅扶贫难度比较大,扶贫效果也不显著。在扶贫攻坚进入“精准时代”的背景下,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言,滇西边境山区精准扶贫依然任务繁重,困难重重,面临着诸多困难,而且成为我国脱贫工作最难啃的“硬骨头”。

滇西边境山区农村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第三产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难以保障贫困农户持续稳定增收,农林牧渔业开发程度较低仍然以传统产业为主,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低于云南省平均水平仍然以出售原料为主,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产业链短,价值链尚未形成,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难度很大,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较差。滇西边境山区优质、高效、精品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构建起完整有效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一些新、奇、特且具有重大开发价值的民族特色产业尚待发掘,优势特色产品耗损大,增值低。

再一方面,对滇西边境山区科普及技能培训力度欠缺,培训经费及相关人力不足,导致贫困者接受脱贫致富技能培训的力度相对有限。而且在有限的脱贫致富技能培训中,技能培训存在忽略贫困群众综合能力弱的特殊情况,依旧按一般的常规培训方式对贫困群众进行培训,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因此,滇西边境山区的精准扶贫方式成本高、扶贫难度大、扶贫效果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