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程配套建设

二、课程配套建设

该课程教学的实施需要软件和硬件的共同支持,加强纵向和横向联合。其纵向就是教学团队—高年级学生—用人单位的线条联系。横向发展主要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摄像机、编辑机、切换台、导播台等演播室内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实践性教学,边理论、边示范、边实践,课堂点评学生作业、学生反复修改作业,直至达到教学要求。

图1

教学团队的组建是进行教学实践的前提。目前,我校一体化现场制作课程由老中青三代教师组成。行业内专家具有丰富的实践技能和实践经验,是该课程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学院派中年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敬业精神,使该课程不断丰满和厚实;年轻的助教为该课程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大胆创新,是该课程发展强大的后盾力量。

目前,四川传媒学院每学年大约有500名学生需要开设此门课程,开设该课程的专业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电视编辑方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文艺编导方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节目制作方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网络传媒方向)、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导演专业(导表方向)。学生经过大一大二的基础学习,对节目制作的各个分支工作有了基本掌握,通过一体化现场制作教学,把所学课程综合到一起,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访谈节目、娱乐节目、综艺晚会、情景剧制作,达到全方位地锻炼学生。只有这样的目的,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成为“采、编、播、摄、录、演”综合一体的名副其实的通才。

市场需要传媒,传媒需要人才,人才应是通才。同学们在校期间就能熟悉广播电视节目创作与制作的基本流程,从而积累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培养起“五自”(自编、自导、自拍、自演、自己后期合成)的基本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和未来工作环境、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课堂教学与市场经济的“零距离接触”。近年来我院学生得到了市场的好评,跨出校门就能在工作岗位上挥洒自如。这也坚定了我院办好一体化教学的信念和决心。

引进影视科技先进设备投入一体化教学,建设演播教室,完善导播系统,我院给予本专业课实践性教学环节诸多支持:修建视听中心,启用12个多功能一体化演播室、多间摄影厅、照场、看片室,可供拍摄使用的大摇臂、小摇臂、移动轨、升降机等,供后期剪辑使用的大型非编、线编机房5个(450台一流的剪辑设备),配备有190摄像机50余台,数码照相机30余台,投资近20万元的音像资料室等。

图2 广播电视一体化现场制作课程建设与改革项目技术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