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学管理制度化、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

一、民办教学管理制度化、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

在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中纳入信息管理系统是提升高校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本科教学是高校教学的基础,建立科学完备的本科教学信息管理系统是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的体现。

教学管理信息化不仅仅是计算机的应用,也不只是提供和获取信息的便利,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学校和教学管理活动中的充分渗透,实现信息和知识的高度共享,充分发挥人的智能潜力,最终形成与学校教学管理发展并存而又相互作用的虚拟教学管理系统。教育管理信息化、制度化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运用信息管理理论与信息管理方法,组织和配置教学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活动,从而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

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管理观念陈旧

当前,许多高校在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方面着眼局部,缺乏整体意识,难以形成体系;在管理投入上重硬件,轻软件。这些认识上的不足成为制约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因素。

2.教学管理内容信息化含量和程度不高

就教学计划所设置的课程而言,信息课程含量严重不足。当前,一些高校在某些专业计划和课程设置上保持几年不变,反映在教学计划当中的信息化课程仍然很贫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教学行政管理手段上,网络化、智能化还远未普及,管理效率低下。软件重复开发,数据不能共享,教学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信息管理能力不足,网络技术、智能技术还未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普遍的应用。

3.教学师资队伍不能完全适应这一新的要求

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深。而教学管理信息化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信息化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善于将信息网络上新的知识信息与课本上的知识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新动向,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还必须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储存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筛选利用信息,以及更新创造信息的能力。若是上述这些信息化的素质和能力相对薄弱,则很难适应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