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教学管理制度化、信息化的措施和对策

二、实现教学管理制度化、信息化的措施和对策

要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化、信息化,必须确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管理创新理念。信息化的教学管理要求教学管理主体对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教学管理模式、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进行客观分析和取舍,根据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教学管理改革和实践的有益经验,探索与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新路子。我们认为,要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满足学生、教师、院系及职能部门的不同需求,教学管理信息化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提升。

1.树立全面的信息化教学管理观

在发达国家中,教学管理信息化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如:教务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网络统计学生学习信息、实施教学管理、评估教学效果等工作;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发布通知、布置作业、实施测验、组织答疑、参与讨论等;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课前预习、做作业、测验和在线答疑等活动。因此,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必须确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考虑被管理者的需求及其需求的满足或满意程度,以创新的教育思想为先导和动力,实施全面的教学管理信息化。

2.建立信息化教学管理体制

教学管理信息化不仅涉及观念的更新,还涉及教学管理组织结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变革问题,需要建立一套与信息化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如:成立教学指挥中心、教学信息中心、教学质量评价中心等机构,出台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反馈功能,提高对日常教学活动的信息监控和反应能力,实现信息管理的分流,最终实施信息化的教学管理。

3.建立教学信息管理平台,强化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制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要努力体现以信息资源为基础的改革思想;课堂教学要积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实现网络进课堂,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上,要积极创建实践基地,实现实践基地网络化。具体要构造教学信息共享平台。

4.强化教学信息监控,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化

教学质量是高校办学水平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是高校的生命线。要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化体系,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管理。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做好教学评价工作,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对教学信息进行监控可以有效地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价,它具有教学质量评价、听课反馈、学生反馈等功能。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实施网上评教和网上评学,结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打分、征求意见等形式进行信息的统计处理,可及时了解教师在备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存在的教学问题,为教学督导、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提供反馈的平台。通过该系统,教学评估专家可以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查看任何一位教师的教学实况,调阅教师的课程资料,点评教学得失,提出改正意见。计算机可根据教学效果评价自动进行分析,得出教师个人教学质量、教师间教学质量对比、教学质量走势等。每位教师可随时看到反馈信息,从而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5.教师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的教学管理环境对教学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懂得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掌握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具有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熟练掌握基于网络技术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成为技术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教学管理人员。教职人员的各类信息通过计算机来进行管理,有关管理人员、领导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教师的情况,包括教师的个人简历、奖惩情况、培训进修、所教课程、业务考核等信息。每位教师进入自己的档案,除了可以查看到本人的授课信息、选修本人课程的学生信息、本人的科研信息等,还可以上传课件、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在线答疑、听取学生意见等。这些环节不仅方便了教师教学,还增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此外,通过设立网上教师工作室来展示教师个人的教育成果,实现互动教学,可以大大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

6.学生管理信息化

在实施信息化教育时,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就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和交流环境。因此,要建立学生信息管理平台,使每位学生可以利用平台下载讲稿、查阅资料、提交作业、进行讨论、发送消息、提出建议。通过查询系统,学生可以了解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师信息和课程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此外,学生还可利用计算机在网上选择选修课程、查询选课结果、查看个人课程表、查阅成绩和评语,进而明确学习目标,认清个人学习现状。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会是极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从外部到内部、理论到实践、表象及本质,需要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这并非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在长期的管理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创新的方法去管理,从而达到民办教学管理的制度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