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构建应用型传媒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五个全面”模式
四川传媒学院电影电视系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因势利导,抓住机遇,有的放矢地推动创作活动开展。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育人、特色办学”为支撑点,系统实施“五全”模式,即“全面树立应用型传媒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识”“全面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优势平台”“全面优化应用型传媒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双师双能型’的全员覆盖”“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的全面推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一)全面树立应用型传媒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识
着眼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常态和传媒产业发展的新常态,着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劳动力结构的转型升级,电影电视系提出了“打造新常态下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升级版”的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目标。
新常态下的传媒产业正在步入全媒体、融媒体时代,三网融合、“互联网+”、新媒体的爆发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并存,正在深刻影响和引领着传媒产业的发展方向。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需要不断“创新升级”。
(二)全面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优势平台
1.与传媒产业链、创新链全面对接的专业平台
目前全院共有80个本、专科专业,100余个专业方向,绝大多数可以在传媒产业链上对应相应的环节,紧密对接了由报纸、期刊、图书、广播、电视、电影、音像、互联网、移动媒体、广告等十大行业构成的传媒产业结构。学科专业的集群化建设,不断完善由新闻传播、戏剧影视、数字媒体(新媒体)、艺术设计、表演、文化管理等六大学科专业群组成的专业结构,加强了专业之间、专业群之间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的共享资源平台建设,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的转型升级促进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够与传媒产业链实现全面对接。
2.与生产的真实技术和业务流程全面对接的教学设施设备
近一年来,学院瞄准融媒体未来的发展,立足于先进技术的转移应用,投入2 500余万元新建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全媒体交互演播中心、虚拟与增强现实交互实验室、虚拟摄影棚等10余个实验室、实训基地,添置了140余台4K高清摄像机,增强了大力培养能适应未来全媒体+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和4K、3D条件下工作要求的“升级版”应用型人才的能力。
目前我系各类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达到113个,拥有各类摄像机1000多台,其中各类高清、3D摄像机600多台,数码相机500多台,各类演播室、直播室50多间,形成高校中最大的演播室群落;录音室150多间,图形工作站1800余套。此外,我系还拥有四川首台“8+1”高清、3D转播车,西部最先进的大型录音棚,5个电视频道、2个广播频道和网络构成的制播系统;位于阆中和昭化的两个校外实习基地也已投入使用。
3.全面深化校地、校企、校行合作,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
近年来,电影电视系与各级广播电视台、传媒集团合作共建了实习基地;与四川大学联建实验室,与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体育学院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与索尼、惠普、联想、英特、中视典科技等著名IT企业共建了实验室;与苹果、索尼、大洋、索贝、方正等公司合作开展职业认证培训;与福州广播电视台成功合办《青运来了》栏目,11名在校生成为栏目团队主要成员,创下了福州电视台“五个之最”;与全国最大的纪录片文化传媒公司“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建立“前店后厂”校企合作;目前我系与万达集团合作拍摄的“双创”主题院线电影《毕业三百天》《青春逐梦者》等已在基地拍摄完毕,顺利杀青。
(三)全面优化应用型传媒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
电影电视系在转型发展进程中不断改革、修正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43实践教学体系”(即: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三环贯通;教室、实验室、工作室三位一体;产、学、研三结合;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三段融合),实施了“431”模式(实践教学4年不断线、3年校内、1年校外顶岗实习),使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
(四)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双师双能型”的全员覆盖
电影电视系现有的教师队伍中,在中央广播电视台,四川、成都市及各地市广播电视台,其他省市广播电视台,峨眉电影制片厂,战旗文工团等传媒机构具有从业经历的教师60余人,近一年内我系又引进了几位资深正高职称专家:国家一级编剧、导演,峨眉电影集团董事长、峨眉电影制片厂厂长李康生;原省广播电视台一级编剧徐阿李;原省广播电视台一级编剧苏亚平;国家高级记者王江。我系师资队伍中不乏一批“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华表奖”“百花奖”“金鹰奖”“金鸡奖”“金像奖”获得者,实现了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双师双能型”的全员覆盖。
(五)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的全面推进
为了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创业,四川传媒学院学生处、就业办、学院创新创业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大力支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创业实践的各种需求,如提供办公场所、专业资源、现场活动、数据中心的支持。此外,还为学生的初创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法律、税务、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与专利咨询服务,建立导师制,帮助指导创业者,培训孵化创新创业人才,搭建传媒产业战略合作平台,建立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联盟等,帮助学生把创新创业做活、做好。目前,已经有一批创新创业项目入驻由学校所在地方政府创建的创业园区(成都市郫县布谷鸟创业园)。
随着新一轮创新创业大潮的到来,四川传媒学院电影电视系将适应传媒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继续推进和优化应用型传媒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五全”模式,全系上下合力统筹资源,突破瓶颈,创造条件,努力激发更多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热情和创意思维,努力让学生的创业梦想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