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准确把握当代媒体的发展趋势,关注数字媒体等新元素

一、要准确把握当代媒体的发展趋势,关注数字媒体等新元素

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序幕已经拉开,新兴媒体的逆势而上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方向。人类进入新媒体时代,学科领域分界越来越模糊,交叉性发展加强,影视艺术教育面临着高科技的挑战。顺应时代潮流的变化,在教学方式、教学技术、教学实践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探索影视艺术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是应用型传媒类本科院校近两年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突破口。

以电视媒体为例,数字电视的普及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十二五”规划明确了电视信号“模转数”(即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的时间表。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对电视信号传输“模转数”的安排,2015年之前完成“模转数”的硬件基础建设;到2020年,全国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基本建成,综合覆盖率基本达到现有模拟电视覆盖率水平,接收机全面普及,地面电视公共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届时地面模拟电视信号停止播出,实现由模拟到数字的战略转型。

数字电视取代模拟电视是大势所趋,而数字电视媒体形态多样化也是必然的。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以及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商提供的IPTV将成为未来数字电视的三种主要形式。

四川省作为全国地面数字电视试验省之一,2007年开始建设国际地面数字电视试验网。截至目前,四川省各级财政投入近8亿元,完成了信号传输网、省级集成播控中心、省级运行支撑管理平台的建设。如今,地面数字电视运行管理中心的数字电视节目已传输到全省19个州市,已有超过65万户、近260万人收看地面数字电视节目。

由此可见,在未来的十几年内,地面数字电视将是电视媒体发展的突破口,它的迅猛发展,将吸纳大量掌握相关知识和技术的专业人才,这就对四川省影视传媒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编写相关教材时,应当面向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融入数字媒体的新元素,增加学生知识的新储备,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和行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以四川传媒学院电影电视系为例,自2010年起,电影电视系与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共同打造“21世纪广播影视一体化系列教程”,这套教程可以说是基于时代的需要,融会贯通了电影电视系率先提出的“一体化培养模式”,试图通过研究广播影视在新媒体和全媒体时代的发展,探寻市场动态,丰富教学培养模式和育人方式。2012年,电影电视系与四川大学出版社合作,打造了“微时代漫步系列”等五套书系,其中首批推出市场的“微系列”包含《微笑每一天——微时代娱乐景观》《微时代下的公民记者》《微而不“薄”——微博的社会功能及规范研究》《想拍就拍——从微电影的构思到银幕》《我的“故事”我做主——微故事片创作漫谈》等5部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