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建设结合实验教学的改革设想
(一)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和高素质实验室管理人才的引进,进一步提高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与学历要求;完善实验师资队伍的人才结构,强调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管理能力与技术化管理能力,提高高学历人才所占的比重。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实验室人员绩效管理制度,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案,通过考核评估,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
(二)加大实验教学的推广力度
就我院来说,对众多学生而言,他们只是知晓学院有实验室的存在,也有部分学生知道这些实验室是用来做作品、出作品的地方,但是真正了解实验室的人却少之又少,更别说能参与其中。而工作人员在管理实验室时也会时常感叹人才流失严重,人才短缺。因此,如何让实验室发挥最大作用,这已经是迫切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2014年1月,我院部分领导和各系实验室、工作室管理人员在设备科会议室进行了一次关于实验室管理的会议,其中谈到要大力宣传实验室、工作室对于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到学校对这方面的重视,那么接下来就是大力宣传。在各系会议中,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兴趣讲解,以实例论事实,让学生了解工作室、实验室对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性,让学生对工作室、实验室有信心、有兴趣,进而想去参与其中。对于已经在工作室、实验室做研究的老师和学生们来说,可以分批进行培训;在培训期间,专业层次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课外试讲,以学生带学生,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积极性高的可以再次进行培训,形成良性循环,进而留住大批人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工作室、实验室的学术氛围,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三)加强对实验教学的投入
加大财政投入,健全教学设备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通常来说,民办高校都有一个市场调研队伍,时刻瞄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至于让学生所学与社会需求脱节。加大财政投入,健全教学设备,可以让源头活水来,在新技术、新理论上都能领先别人一步,增强工作室、实验室的综合实力,同时也可增强学生对于本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带动学习新风潮。
(四)加强对外交流
我院建设了成广电视台(4个频道),满足了职业能力教育的实践需要。并且,这些平台在节目挑选、美化包装、制作、播出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广电传媒发行规律和准市场的模式来运行,算是学生的一个实习基地。在实验室、工作室方面也需要有一套自己的模式化工作程序,这些模式我们可以向市场上的工作室、实验室进行学习,进而与之合作,以项目带动发展,培育大量优秀的工作室人员,参与项目制作,增加活动经费,组织工作室人员参观学习一些大型影视中心,学习其运作模式和工作流程。
(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国内大型的影视基地与国外影视中心所拥有的核心技术手段对于实验室、工作室来说都是非常需要的,因此,我们需要引进一些更加专业的知识和理论,不定期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我院进行工作室人员培训。培训结束后,对工作室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技能职称相挂钩,这样一方面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有一套比较正规的技能审核制度。在引进来的同时,也需要走出去。可以分批对工作室人员进行培训,让工作室人员去各大电视台、各大影视中心进行交流,各大电视台、各大影视中心在工作室人员试用合格后予以肯定,返校后工作室人员需进行二次教学,将吸收到的知识理论整理备案,对学生进行辅导补助。
(六)大胆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
要勇于解放思想。在价值上,工作室、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与教师是等同的,在2014年1月举办的会议上,董院就提出了这一理论。工作室、实验室工作人员一直以来都承担着重大的工作压力与舆论压力。工作室、实验室工作人员组成了一支全新的体系队伍,他们保证了学院教学秩序井然,应当受到尊重与关注,所以给予工作室、实验室工作人员一个全新的身份证明就迫在眉睫了。在压力方面,众所周知,工作室、实验室工作人员是非常辛苦的,除了了解本职业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负责设备的安全与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与学生在使用设备前后都需要工作室、实验室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检查与修正,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学生还在实验室,那么工作室、实验室工作人员就必须在其使用完成后方可离开。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理解、尊重并配合工作室、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在保证正常的教学使用外,其他时间可与工作室、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商谈,以免出现互不理解、影响教学进程,进而造成教学事故的情况。因此,要大胆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在工作室、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成果显著之后,可以让他们参与到学院的教学计划中,以技术代学历,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专业技术。
可以说,高校实验平台为塑造知识经济时代所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所以,对一个在飞速发展中日渐壮大与成熟的高校而言,实验室的建设可谓不可或缺的项目,若能对其有足够的重视,学校的未来必将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