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对于影视教育的重要意义
文学与影视,二者既有深厚的渊源,又相互独立。从影视教育的角度看待二者,影视专业长期从属于文学学科,直到2011年才划分出来,从属于艺术学科。上个世纪80年代,张骏祥导演关于文学与电影关系的论断,引起了学界对于二者关系的激烈讨论。这次讨论厘清了文学与电影的界限,对电影脱离文学的桎梏,取得独立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同时也走进了文学与电影对立的误区。诚如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陈山所提到的,“80年代的变革不是要切断电影与文学性的关系而是要切断所谓文学性背后的意识形态操控,让电影回到艺术本体上来”。
从艺术教育的层面来讲,文学教育对于影视教育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首先,文学提供了大量可供影视剧改编的蓝本。在中外电影史上,许多电影都改编自文学作品。其次,文学作品中的叙事手段与方法十分丰富,这对于学生把握故事结构具有启迪作用。当下,我国影视专业学生的主要弱点在于不善于讲故事,这大概是将文学与电影对立起来所造成的后果。再次,文学课程能够提供写作训练。最后,文学作品能够为学生提供对生活的间接体验,丰富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审美思维。
民办院校影视类专业的学生学习文学课程的目的也与文学专业学生有着重要的区别。对文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文学作为研究的对象,包含文学创作、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等几个层次的系统学习。而对于民办院校影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文学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一种通识教育,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了解文学的独特魅力,学会鉴赏文学作品,理解文学与影视的关系,能从文学中获得启迪和领悟,从而为专业学习提供借鉴。
基于文学对影视专业教育的重要作用,以及民办院校影视类专业学生学习文学课程目的的不同,我们如果照搬中文专业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方法,势必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弱化学生学习文学课程的积极性,降低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调整教学方法,编写适合本专业的大纲与教材,制定符合学生需要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