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传媒专业应以市场“动态”为导向——以四川传媒学院为例
2025年09月26日
高校传媒专业应以市场“动态”为导向——以四川传媒学院为例
陈祖继
四川传媒学院电影电视学院
摘要:高等院校传媒专业担负着为媒体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那么,如何才能适应当今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要?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改革的角度进行思考,笔者认为应以市场的“动态”发展为导向,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等方面来进行教学改进与创新,同时注重新型师资力量的培育和毕业设计的改革。
关键词:高校;传媒专业;市场“动态”;人才培养;改革
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与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传媒形态的推陈出新与传媒产业的整合重组,共同推动着传媒行业应势而动:由过去单纯的宣传功能向宣传报道和信息服务的复合型功能转变;由过去政府出资包办媒介的运行向报业、广电、期刊等各类媒介集团相应组建;由对传媒人才的单一知识需求,向要求具备多方面知识和较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转变;由对传统媒体所需要的专业基本素质的要求,转向要求具备文字、视频、音频等网络信息技术以及电脑和网络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高等院校的传媒类专业担负着为媒体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那么,如何才能适应数字技术和网络时代发展的趋势,培养出新型的传媒人才?
作为一所新建的独立艺术学院,四川传媒学院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面向市场办学,加强实践环节,极大地锻炼了广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编导与戏文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更是在各专业中脱颖而出,逐渐形成与广播影视事业鱼水相依的行业特色,提出“采、编、播”一体化的实践性课程教学目标和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开放式的教学特色,全面培养学生掌握“镜头+笔头+口头+手头”的“四种能力”,逐步探寻出一条以市场“动态”为导向,不断调活传统课堂的“静态”模式,同时注重新型师资力量的培育和毕业论文设计的改革,适应了数字技术和网络时代发展对于传媒人才培养的需要,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