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影视类专业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探索和实践——以四川传媒学院编导与戏文系为例

高校影视类专业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探索和实践——以四川传媒学院编导与戏文系为例

刘 彤 杨嫦君

四川传媒学院电影电视学院

摘要:当前,高校提高创新能力和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实施产学研合作的路径。四川传媒学院编导与戏文系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产学研结合下的实践育人模式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总结了一些新的方法。概括起来就是按照“基础阶段、升华阶段和拓展阶段”分为三个模块,解决了教学和实践中“两张皮”脱节的现象,将社会化极强的“公司化运作模式”与“校园化实践方式”有机结合,解决了影视艺术教育在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影视专业;产学研;探索;路径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提高创新能力和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实施产学研合作的路径。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途径的产学研工作取得成效,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对产学研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以1995年和2006年两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为界,我国高校的产学研合作经历了从“产学研联合”到“产学研结合”,再到“产学研用结合”三个阶段。

在过去十多年中,国内很多理工科高校在产学研结合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然而,以培养影视艺术专业学生为主的院校的产学研结合之路却举步维艰,这主要是因为它面向内容创意产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且影视剧较大的投入成本也蕴藏着一定市场风险。再加上我国影视剧市场和文化创意产业还不够成熟,因此很多高校和学者对影视艺术学科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一直持不甚乐观的态度,国内相关高校在影视艺术学科领域的产学研合作也乏善可陈。

目前,国内高校在培养影视艺术专业人才方面大多存在着教学和实践脱节的“两张皮”现象。应对教学和实践脱节的困境,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是学校师生投身于“社会化”极强的公司化运作体系当中,参与完全市场化的影视节目或影视剧拍摄;另一种是将课堂教学通过“校园化”的实践方式,由学校全方位提供人、财、物支持,尽力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平台。这两种方式的弊端显而易见。前者完全按照社会化模式运作,最后必然造成师生和教学脱节,无法投入日常的教学;后者以校园为主的模式,除了给学校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外,更严重的是师生在校园里“闭门造车”,长此以往,必然造成与市场和影视艺术前沿脱节。由此看来,在影视艺术实践中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尤为重要。

四川传媒学院编导与戏文系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产学研结合下的实践育人模式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总结了一些新的方法。概括起来就是按照“基础阶段、升华阶段和拓展阶段”分为三个模块,解决了教学和实践中“两张皮”脱节的现象,将社会化极强的“公司化运作模式”与“校园化实践方式”有机结合,解决了影视艺术教育在当前所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