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导演专业实施“大类专业培养”的必要性

浅析导演专业实施“大类专业培养”的必要性

刘 彤 贺莉娅

四川传媒学院电影电视学院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的艺术教育方向不明确,培养目标没有专业界定,互相模仿、千篇一律,培养的人才显得艺术教育不足,专业性又不强,导演专业尤其严重。导演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普遍存在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支撑课程的辐射的问题,大多注重艺术表现,而忽视了艺术实践。面对这样的状况,如何使导演专业的人才培养顺应大众传媒时代影视合流的趋势和现代视听艺术的发展?如何使导演专业培养目标在影视制作全方位领域内进行全方位和多层次拓展?如何能够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导演专业人才?笔者认为,必须尽快对导演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做出适当调整,构建更为广大的、以“纪录片、剪辑、影视节目制作”为主要方向、“剧作、表演、视听语言”为主体的三大基础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大类专业”培养,这是普通艺术院校导演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导演专业;大类专业;培养

2009年2月,一直以来都是全国各地文艺青年们实现梦想的殿堂的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宣布暂停招生。对导演系的停招,北京电影学院的解释是要进行教学设备更新和教学资源整合,但在很多圈内人士看来,“资源整合”只是官方理由。

对于任何一个艺术考生而言,北电、中传和中戏、上戏的导演系都意味着一种梦想。每年在成百上千的考生中争夺区区十几个名额,最后的胜出者都是幸运儿。然而,四年的大学时光倏忽而逝,考入导演系的兴奋劲头退去没多久,这些幸运儿就不得不去思考自己的前途问题。因为导演专业的特殊性,导演系毕业的学生目前能留在导演岗位的少之又少。上戏导演系1999级的俞鳗文当年是班里的高材生,现在在上海昆剧团负责项目策划工作,同时也有机会导演了不少剧目和讲座活动。而在她的24个同班同学中,唯一一个和她一样留在国家院团并有机会导演剧目的,就是现在上海话剧界最红的年轻导演何念。

针对此情况,笔者认为,必须尽快对导演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做出适当调整,构建更为广大的、以“纪录片、剪辑、影视节目制作”为主要方向、“剧作、表演、视听语言”为主体的三大基础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大类专业”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