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理念
根据胡锦涛的讲话精神,检验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应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它应当体现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二是从社会的角度看,它还必须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
其实,四川传媒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步认识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提升人的全面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川传媒学院在2005年就提出了“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这与胡锦涛强调的“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和“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的精神相一致。
为了体现这一总体性思想,四川传媒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进行了重新定位。四川传媒学院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应用性、复合型、一专多能、掌握多项高端专业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德艺双馨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又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加以创新,提出了“在校培养的专业能力与将来工作岗位能力零距离接近”“培养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的新理念,强调了培养人才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不仅如此,四川传媒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注重“厚基础”“一专多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实际上是在强化人才专业应用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知识面的扩充,尤其是培养驾驭策略层面的能力,这在人才培养层次上大大提升了。例如,同样是面对广播影视类职业,四川传媒学院提出所培养的人才在深入自身专业的同时,还应具备“采、编、播、摄、录、演、服、化、道、音、美、照”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局限于做编导、播音或录音。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人才的应用性水平和综合素质。这种目标定位和理念创新契合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既要满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要适应社会需要的两个维度的要求。
四川传媒学院围绕“办什么样的独立学院”和“怎样办好独立学院”这两个命题,清晰地认识到不能走依附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的道路。四川传媒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的突破,是经过探索,逐步摆脱传统高等教育的思维定势和模式影响,突破束缚,走出的一条遵循传媒影视人才教育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的新的发展道路。四川传媒学院在思想上明确了发展目标,毫不动摇地围绕这个目标,树立了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探索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