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策及建议

三、对策及建议

(一)学科专业设置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学科专业发展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最能体现其特色的地方,这对民办高校来说也不例外。民办高校在这一方面能否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直接关系其自身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由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所决定,民办高校专业设置以应用技术为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要紧紧贴近所在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办出自己的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通过办出专业特色,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

(二)课程结构应突出“职业性”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泰勒提出:“课程选择决定于目标的设定。”民办高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其课程结构设计应突出“高职性”特色。具体地说,课程设置应打破学科体系的界限,以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设置课程和精选内容;基础理论课程及内容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课程要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所有课程都要打破学科的束缚,按照综合化思路进行重组和整合,在教学内容上要实现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有机结合;逐渐实现课程国际化,以此推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改革,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高职教育国际化的需要。

(三)教学环节突出“实践性”

民办高校的主流是培养操作型、技艺型和适应第一线的高级管理人才,而不是“学术型”人才,学生不仅要懂得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为此,学校应把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要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边学边做。

参考文献

[1]潘懋元.高等教育分类与定位问题[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1).

[2]张锡侯.论民办本科高校面向市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途径[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1).

[3]方铭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彰显民办高校特色——基于《规划纲要》的启示[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0(4).

[4]付立彬.创新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10).